“哦我知道了,待会我妹妹过去,你好好跟他说,挂了。”贺云得到自己想知道的后,便将电话给挂断了。
说实话,他也没想到京都电视台居然会开拍同样的题材的动画片。
要知道与魔都美术电影制片厂相比,京都电视台显然要逊色许多,动画人才也是远远不足。
他真不知道京都电视台是怎么想的。
怎么就拍摄同题材的动画片呢?
“哎算了,我也别想这么多了,还是多想想我的下部作品吧!”
的确,最近这段时间,贺云虽然一直在忙着学术论文的事情,但并未忘记对于文学作品的创作。
毕竟今年上半年,他除了出版了一部个人的作品集外,就没有什么作品了。
这比起他前几年,创作效率可大大降低了许多。
一方面是因为他需要忙的事情更多了,没有创作时间,另外一方面也是他没有想好创作的方向与题材。
所以这段时间,他一直在思索着创作的方向。
毕竟在此之前,他已经尝试过各种题材的作品了,有些题材早已经驾轻就熟了,而有些题材却是第一次创作。
比如说游戏题材,比如说纪实文学等等。
前者可以是游戏剧情设计,虚拟游戏世界创作,而后者范围就更广了。
说起来“纪实文学”它其实是一种迅速反映客观真实的现实生活的新兴文学样式,是报告文学化的,也是化的报告文学。它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可以有一定的虚构性,但对虚构还有一定的限制。
说的更直白一点,其实这种文学形式是指借助个人体验方式(亲历、采访等)或使用历史文献(日记、书信、档案、新闻报道等),以非虚构方式反映现实生活或历史中的真实人物与真实事件的文学作品,其中包括报告文学、历史纪实、回忆录、传记等多种文体。
比如说贺云数年之前创作的谍战类《孤岛谍影》,就有点类似于”纪实文学”。
不过与“纪实文学”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虽然这部作品是由历史原型的,而且还是真人真事改编,但是虚构的成分占比太大,所以严格意义上还算不得真正的“纪实文学”。
还有不久之前,贺云创作的短篇游记《山城的昨天与明天》,同样也与”纪实文学“很相似。
只不过,它还算不得真正的“纪实文学”。
思来想去之后,贺云最终还是决定,创作一部长篇纪实文学,而方向,他也大致订好了。
就放到科技工作者上边。
准确来说是放到湘省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或者说“杂交水稻之父“_袁老身上
他之所以把创作方向放到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身上,一来是因为袁老虽然不是湘省籍贯,但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湘省工作,算是半个湘省人,而他也同样是湘省人,二来也是因为在今年,袁老当选了国家工程院院士,不管是资历还是名气都是非常大的。
当然,最重要的是,他在杂交水稻上做出了巨大贡献。
就连名字,他都想好了,就叫《杂交水稻之父》。
而且既然是纪实文学,那当中许多事情就必须要做到尽可能的真实,而不是虚构。
所以,他必须要去探访一下袁老本人,在征得他本人同意之后,尽可能的去了解并收集袁老本人所经历的,所想的。
“今年过年的时候,正好可以去拜访一下袁老,不过在此之前倒是可以尽量去收集袁老的一些资料。”
贺云默默嘀咕了一句,随即拿起笔在笔记本上记录了起来。
几天后,下午。
京都钢管下了一场小雨。
气温一下子下降了十几度。
贺云刚出门,就见郑小龙带一个人走了过来。
“贺云,你这是要出去吗?”
“嗯。。。。。打算去学校看一看,怎么啦?郑主任,你有事找我?”贺云笑了笑,点头问道。
“那方便吗?”郑小龙犹豫了一下说道。
“没事,晚点去也没关系,既然你过来了,那咱们就屋内聊吧!”
贺云没有多想,转身就将郑小龙二人迎了进去。
他领着二人进了书房坐下后,即刻看向了郑小龙身边另外一人“李编剧!好久不见了。”
没错,和郑小龙一起过来的人正是京都电视剧创作中心的著名编剧李小明。
他和贺云也是老朋友了。
“是呀!确实好久不见了!”李晓明也不禁感叹了一句道。
“咳咳贺云,今天我过来,主要是和你聊一聊电视剧的事情。”
“你是说《少年包青天》这部剧?”
“不!是另外一部剧?”
“什么剧呀?”贺云满脸不解的看着郑小龙道。
“天仙配!”
“我打算和各大电视台成立一个常青藤剧场,第一部剧就拍《天仙配》!我的想法是这样的”
听完郑小龙这话,贺云却是陷入了一片沉思当中。
过了一会,他抬起头看向了郑小龙道”你的意思是说让我也加入到这个剧场创作中来?”
“对!我们的理想是打造咱们国家的电视剧创作流水线,而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集结咱们国家最为顶级的编剧,我觉得你完全可以胜任。”郑小龙点了点头,便把目光投向了贺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