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辩亲疏,正名位(1 / 2)

寒门贵子 地黄丸 1496 字 2022-09-29

第二日上朝,徐佑旋令廷尉以“八议”免了庾鲤死罪,剥夺所有官衔和赏赐,贬为庶民,今生今世再无望进入仕途。

虽然身在庾氏,衣食无忧,但从社会意义而言,庾鲤已经死了!

随后,由太常令上书,奏请朝廷开办五馆学。

所谓五馆,分设儒学、算学、史学、文学和律学,五馆只对寒门和庶民弟子开放,凡考入五馆的,衣食住行皆由朝廷负责,每岁还会设立“松油钱”,以表彰成绩优异的学子。

因古代寒门读书需要耗费廉价的松油灯,所以用松油钱来提醒学子们不忘受教育之艰辛,立远志鸿志,为国家民族效力。

其中,儒学包括四书五经六艺,也涉猎诸子百家等;算学包括天经玉算、地理舆图、天时星历、水文工程、度支经济等;史学以讲历朝历代兴衰得失为主,还有如何记言、记事,如何修典、修书等;文学则是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诗酒花茶等雅艺;律学是先秦就有的学科,至汉魏以来逐渐发展壮大,而由律学研究完善衍生的国家律法,是一个国家文明昌盛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因为律法是国家之所贵重,而私议却很轻贱。狱吏是百姓之所悬命,而选用大多卑下,这是王政出现弊端的重要原因,所以要设立律学,广为传授,让执法者守法,让老百姓懂法。(律学萌芽于先秦,滥觞于秦汉,独立于魏晋,成熟于隋唐,衰微于宋元,终结于明清。曾是显学之一,衰败的最为可惜。)

此五学,完全摒弃了玄学、佛学和道学,以儒学治世,以算学经纶,以史学知兴替,以文学陶冶情操,以律学明刑弼教。

国有五学,虽不能超越于后世,但足以领先于时代!

徐佑自己兼任五馆学最高职务—山长,下设祭酒五人,分掌五馆,祭酒以下,有五学博士十人,博士以下,有直讲二十人,助教二十人,另有学正、学录、学医、学仪等若干。

五馆学录取生员没有限制,只要符合要求,都可以经过初试入学,择一学为主,一学为辅,余学可选修,但只有通两学者,方能毕业。

毕业参加策试,选才量加叙录,不管是牛监羊肆,还是寒品后门,都能谋取一官半职。

当然,为了减少阻力,选官多为门阀世族看不上眼的浊职。

不过也别小看了浊职,何为浊?直接接触生民百姓,烦琐又细碎,可这些人才是维系国家运转,衡量百姓民心的基石。

徐佑现在还无力改变高层的局面,只能寄希望于从基层挖开门阀制度的缺角,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历练出一大批精于庶务的干吏,等到合适的机会,哪怕和门阀翻脸,也能随时抽调人手补充进各个机要部门,不至于让国家陷于停滞和混乱。

而五馆学的所有教职人员,全部来自和诸姓门阀没有任何关系的人。比如儒学祭酒,没用儒宗袁氏的子弟,而是用了益州很著名的大儒扬扶。

杨扶出身贫贱,幼时靠站墙角偷听去识字学经,后成为大儒,但他拒绝了世族的招揽,在家乡立学,教授同样出身贫贱的孩子读书,生活过的清苦,可威望很高。

算学祭酒是祖骓,他家是世代将作,也算名门,但家里人丁不旺,为官出仕者甚少,和朝中没有什么来往,且是徐佑嫡系里的嫡系,久经考验,完全可以信任。最主要的是,玄机书院那边的天经玉算院可以交给张玄机负责,他能够抽身来金陵帮徐佑一把。

文学祭酒是徐佑在西湖八子社的老朋友周雍,史学祭酒是谢希文举荐的著作郎陈子显,其人文质辩洽,有迁、固之才,律学祭酒是廷尉腾子陵。

虽然其他的门阀高官想要反对,但柳、袁、顾等均表示支持,最爱跳反的庾氏也保持沉默,两大刺头御史现在对徐佑感恩戴德,更不会从中作梗,五馆学顺利通过朝议,选址在原来的鸡鸣寺,由工部负责开工建设,可以依托原来寺庙的主体建筑,顶多一个月就能完工。

朝野暂时平静下来,徐佑也难得的松了口气,自玄武湖之变开始,他始终在高强度的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和攻击,凭着手握绝对兵力的震慑、秘府强悍的情报搜集以及全方面覆盖的舆论掌控,运筹帷幄,见招拆招,渐渐的稳定了局势。

不过,徐佑和门阀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不知何时就会爆发,眼下的平静,倒像是暴风雨来临之前。

和徐佑在江东的举步维艰不同,何濡在平城越来越风生水起,他压根就不搭理太子,东宫除了杀李琇那次,后面去都没有去过,整日在元瑜面前晃悠,当得到崔伯余和康静的支持迁都的承诺后,正式向元瑜提出,欲迁都,首要集权,欲集权,首要辩亲疏,正名位。

为何辩亲疏,正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