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吹香渡水报人知(2 / 2)

宋时明月 赤虎 3723 字 2022-09-29

吃了几口,章援突然停止了动作,他指指窗外,问章惇:“父亲,这是什么声音?”

章援的病房布置的像一个现代人的卧室,一张大床,几间衣柜、一张软榻,一个书桌书柜。章惇昨日是在软榻上睡的,刚才章援的苏醒让他激动异常,除儿子的声音外,没有听见任何动静,此刻,章援一问,他马上察觉到窗外的声音。

那是阵阵马蹄声,马蹄声中还夹杂着喊杀声、呼喊声、奔跑声、砍劈声……似乎窗外正在进行一场战斗。

章惇听了片刻,轻轻摇摇头:“这可是赵离人的城堡?有谁能翻过如此高大的石墙,进到城堡里来发动攻击?再说,这里是杭州,没听说盗匪敢袭击……我去看看!”

章惇昨日已观察过了,这座城堡,除了堡墙住了三四百人外,在山坡最高处,修建那座铁炉堡的工人也足有一千五百名,而且都是精里壮的汉子。他又听说赵兴擅长组织调动人手,敢在宋代进攻一位组织学专家的住宅,谁吃饱了撑的,想找死。

窗外确实有打斗的声音,劈劈扑扑的拳拳到肉。章惇疑窦丛生,但屋里的两个倭女还在不慌不忙的嘬起樱唇,专心致志的吹凉勺子中的热粥,她们这种不慌不忙的态度让章惇紧张不起来,他很沉稳的站起身来,背着手,一脸慈父的神情叮嘱儿子:“莫慌,待为父去看看。”

章惇他们住的是客房,这栋房子在半山坡上,嘈杂声隔着赵兴那栋房子,从山坡背后传来。章惇背着手,不慌不忙的向吵闹处走去,才走几步,他陡然止步——自己仿佛又忘了什么?

豁然回首,正见山花烂漫。

一夜之间,满山的花树全都开花了,那些花树有好几个品种,有青肤樱,树皮粟褐色,叶如披针,花似重瓣,白色粉色;有彩霞樱花,花朵很大,玫瑰色,密密的花枝从树顶劈下,宛如一道彩霞……

一夜之间,樱花迅猛地开放。开的艳丽而灿烂,带有一种挣扎中的绽放,似乎唯恐错过了好时光,才拼尽一口气,将毕生积蓄的美丽一起绽放。

它突如其来,势不可挡。然后在风中坠落。没有任何留恋,仿佛是花吹雪。那一片樱花树林一边绽放,粉白的花瓣还在不断地坠下。

突然想到,这也许是最尽情的花朵。因为它早死,就象某段奋力拼搏的人生,没有机会变坏。所以留下一生的回想。

也许悲凉。却是美的。

微风轻拂,满树的花瓣随着微风飘舞,花瓣雨下,一名素白唐装的男子披散头发,手里持着一副折扇,神态痴迷的在花树下徘徊,嘴里似乎念叨着什么,好像是在作诗。

那人章惇认识,正是那位秀美的倭人源业平。

章惇被此情此景吸引,禁不住走了一会神。才想起两句诗,又记起儿子在房里等答案,他便紧赶了几步,走过赵兴的屋子,来到了山坡高处。

山坡在这里拐了个弯,开始向下。下面是一片绿草地,有些地方人践踏的多了,已经露出光秃秃的泥土。从这个坡的侧面,一直延伸到山脚下的城堡石墙,都零零星星的站满了人,他们正挥舞着各种器械,似乎在锻炼身体。管理过军队的章惇认出了那些器械基本上与军队有关,都是些类似于石锁石杠的锻炼力量的器械。

草地中心最显眼的是赵兴——或许是一个类似赵兴的巨汉。因为他穿着全身铠甲,连面部都罩在铁甲内,只见他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一手持着一个圆形盾,另一手则手持一杆长矛,来来回回从坡底跑到坡上,再从坡上跑到坡下。

每次跑到坡顶时,赵兴总是用盾牌挡住身子,另一手则将手中的长矛用力朝前刺去,一次又一次徒劳无功,但赵兴仍在坚持。

反复看赵兴重复这一单调的动作,章惇都为之抓狂了,终于,赵兴的动作有了点变化,只听他长矛尖端处发出叮的一声响,好像刺中了什么。章惇仔细一看,发现半空中吊着一个铁环。

那铁环随风飘荡,赵兴每次纵马来回,都在努力把枪尖刺入环中,这次他终于如愿了。

长枪顺着铁环空隙处刺进去,快马奔跑的速度过快,赵兴似乎来不及从环中抽出长枪,他随手弃着长枪,头也不回的快马驰过。等回到坡顶,他右手又多了柄弯刀,这次他纵马跑来跑去,反复在用弯刀砍那枚铁环……于是,单调的动作重复了又重复。直到马刀砍中那枚铁环。

章惇看了半天,都忘了回去安慰自己的儿子。等赵兴这次丢弃了弯刀,他跑到坡下,翻身跳下了马。而后,他的弟子骑着一匹马上去,重复着赵兴刚才的动作。赵兴则站在原地,观看别人打斗。

正在打斗的就是章惇昨天看见过的那几名藩人武士,他们八个人分成四队,相互拳脚交加,拳拳到肉。章惇原先在房间内听到的打斗声就来源于此。

在这群高山武士周围,还有几个赤着膀子的人在举着杠铃玩耍。

赵兴解开了铠甲,摘下了头盔,他看了一阵那群高山武士的打斗,发出一声恶叫,跳进圈里更那群人打斗起来,打到半中腰,他仰脸看到孤零零站在山坡上的章惇,一愣神间,被两名廓尔喀武士压在身下,死死的不能动弹。

等赵兴拍地认输,两名廓尔喀武士松开他,赵兴大汗淋漓的跑到章惇跟前,见面先问安:“章老子,文谷兄醒了吗?”

章惇答:“离人的手段果然不凡,吾儿吃下药就不再拉痢,刚才醒了,吃了小半碗粥。”

赵兴也不解释自己刚才的行为,他接过倭女递上的毛巾,一边擦汗,一边请章惇先行。

转过山坡,章惇又指指满山的花树,赞赏的说:“你昨日回来,今日满山娇艳,却说花也识主,迎君而开,甚令人喜!”

赵兴凑趣说:“不如说此花特特为章夫子开,章老子昨日来到我府上求病,今日文谷兄醒了,漫山花开,岂知它不是为大人贺!”

章惇心花怒放,仰天大笑,笑完,又指指漫山的花树,问:“这什么花,很特别?”

“山樱抱石荫松枝,比并余花发最迟。赖有春风嫌寂寞,吹香渡水报人知……这花是樱花的一种”,赵兴回答。

章惇深深的看了一眼赵兴,他觉得赵兴刚才引用的这首诗别有意味。因为这诗是王安石写得,而王安石生前最喜爱樱花。

章惇以为赵兴是在暗示他虽然披着蜀党的皮,但骨子里却是赞成变法的。甚至连王安石最喜欢的花他也喜欢。

其实他猜错了。

赵兴园子里遍植樱花,是因为在他以前的知识里,中国樱花是从日本传入的。但等他到了这个世界,却发现事实与他所学的内容恰好相反,樱花的原产地是中国——当然,他还不知道樱花原产地是喜马拉雅山脉。

中国栽培樱花的历史最早可以推朔到秦汉时期,那时的樱花还是一种皇家植物,栽培于宫苑之中。唐朝时已普遍出现在私家庭园。唐李商隐用“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赞美樱花。而白居易则专门写了一首樱花赞:“南馆西轩两树樱,春条长足夏阴成。素华朱实今虽尽,碧叶风来别有情。”

日本人认为,他们的樱花是从云南引进的物种。是唐代一名云南僧人渡海前往日本传法,顺便把樱花带入了日本——这也是世界植物史的公认。

赵兴弄清楚日本人的想法后,便报复性地把自己院子里栽满樱花,这次,他终于可无所顾忌地享受这种“唐僧花”。

宋代喜欢樱花的最著名人物就是王安石。王安石这个人邋遢,不拘小节、对饮食衣着毫无挑剔,上朝时朝服上沾着大块墨迹,都理直气壮的挺着腰,要说这老头还有什么喜欢的物事,那唯有樱花。

王安石“身负天下大名三十年”,朝廷屡次召唤他入朝都遭拒绝,只专心培养人才。他教出的那群学生随后成了支持他变法的主力。这群学生视王安石为“现世圣贤”,并把他所有的行为都视为崇高的。

王安石罢相后,朝堂没人敢喜欢樱花,而赵兴却把这种花朵当作“行道树”,栽满了整个庄园,这种行为的一个隐喻就是“荆公喜好,就是行路指南”。

这个暗示还不强烈吗,所以章惇口中不言,但心里已暗自把对方视为同党。

现在,新党人士都是受迫害的,章惇深受赵兴大恩,赵兴不肯正式表露身份,他当然不再强逼。不过自此以后,他望向赵兴的目光亲热了许多。

赵兴走过樱花树,看到源业平仍在痴痴迷迷的徘徊,他止住了脚步,心里奇怪:源业平这厮怎会喜欢樱花?难道是宿命的相逢?

这年头日本人喜欢什么——苏东坡喜欢什么,倭人与高丽人就喜欢什么。

苏东坡在黄州说了:梅兰竹三君子。日本人照办——最喜梅花!每年赏花会由日本天皇主持,赏的不是樱花,是梅花。赏樱花该是后来的事……难道,与源业平这小子有关?

赵兴好心地告诫:“源殿,身为武士,怎么能忘了每天的锻炼?这可不行,你也应该下去练一练。瞧你,每天不是醉酒笙歌,就是吟诗弄句,这可不是武士的心境。”

源业平目光逐渐有了焦距,看到是赵兴,他晃了晃脑袋,翻了个白眼说:“练?有用吗?我再练也打不过你:小菊花的种子,再怎么锻炼,也不能开出大菊花。”

听到这么暧昧的词,赵兴连忙紧走几步,窜进了章援的卧房。

卧房内,盛装打扮的陈伊伊正带着昨天留下的那名医生看望章援,仅仅这一晚上,陈伊伊头上的首饰也像满院的花树一样绽放开来,满头红的绿的、金的银的,宝石亮闪闪、晃的人眼睛只看到一团光亮,都看不见人影。

赵兴走过去,连续从陈伊伊头上拔下簪子,发叉,不一会桌子上堆了一堆首饰,陈伊伊刚开始以为这是种特别的亲热,等到头上只剩三两支簪子,她方变了脸色:“怎么,阿珠姊戴得,我戴不得,我可是……”

阿珠也戴成这样?赵兴打了个哆嗦,连忙解释:“布局,我跟你说过布局的问题。黄金律你记得吗?绘画要讲究色彩搭配,佩戴首饰也要这样。有一个定律叫做‘三色原则’,说的是穿衣服,戴首饰,最多不超过三个颜色……

突出主题,要突出主题。色彩一多了就要混乱,反而弄不清你想表现什么……”

章惇刚开始看赵兴动作,很看不惯赵兴如此宠爱自己的小妾,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于人前亲昵,等赵兴说到这里,章惇慢慢眯起了眼睛,脱口而出:“李公麟曾说离人擅画,他曾向你讨教画面布局……但我却从未听闻离人画过什么,这就怪了?不过,怎地米芾也如此说呢?

我曾听苏老坡说,离人也擅作词,做过一两首好词……那些词我也听过了,确实好。但苏老坡还说,离人不喜欢以诗名传颂世人。我就更奇怪了?

陈师道的情形你也见了,为苦求一两佳句,都折腾的全家不安。士人学子一生孜孜以求什么,不就是想以才华惊动当世?离人以为才华是什么?不是诗才?不是画艺?不是医术?还能是什么?还能有什么?”

此刻,章惇对赵兴的学问已经产生了浓浓的好奇,要不是有苏轼这个大牌在明处,估计他会问清楚赵兴的师承渊源。

赵兴“做的几首诗”,恰好都能看出一点苏轼豪迈风格,这点让人肯定了他与苏东坡之间的师生关系,恰巧黄州又是个消息闭塞的地方,人们难以肯定苏东坡在黄州时教了赵兴多久,又都教了赵兴什么东西?世人唯一知道的是:赵兴与苏轼打了个赌,把自己赌输了。曾经有一段时间,他被苏东坡逼得天天上门来等待教训……其实,那时在苏东坡屋里上课的是程氏弟子。

这是首次有宋人对赵兴的师承渊源产生了怀疑。

这个怀疑也许将伴随赵兴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