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天使投资根本就不天使,各种条件限制的死死的。
什么第一次创业的不投;夫妻店的不投;创始人文化水平不够的不投,总之,如今的所谓天使投资人,没有几个是抱着扶持中小型企业的心态去投资,大多想着捡到一个独角兽,人人都可以当巴菲特了。
当然,这么想无可厚非,毕竟人人都想挣钱,可以理解。
从某个角度上来说,这些条条框框也都有其道理,比如第一次创业的人,大多是怀揣着梦想的年轻人,他们有干劲儿却没有经验,更没有把握住巨额财富的心。
所以第一次创业的人多半以失败告终,天使投资人们在吸取多次教训后,便立了这么一条QGZ。
事实也是如此,比如成政昌,在熊猫成功之前,他也是经历过一番风霜的。
当年在自家新开的餐馆前踱步、招揽顾客,是他的必修课。
那是一段艰难的经历,为了打破无人光临的状况,他的母亲甚至将搞起了封建迷信——把盐撒在人行道上,以祈求好运。
最初,成政昌确实没准备自己开餐馆,顶多就是在家人的餐厅里帮帮忙赚点零花钱,值得一提的是,成政昌的父亲是一位厨艺精湛的厨师。
有传说曾是老蒋的御厨,不管消息是真是假,至少也算是背靠大树了,毕竟你让一个完全不懂得餐厅运营的人去开餐厅,失败是正常的,不赔的血本无归就算不错了。
成政昌最初的启动资金为只有6万美元,是用他们一家的积蓄以及小额贷款凑齐的。
成政昌的父母和兄弟姐妹都在店里免费工作,一家人挤在圣加布里埃尔的两居室公寓里,他们给这家餐厅取名为聚丰园,这个名字在10年后被熊猫快餐所取代。
就像当时绝大多数华人移民一样,成政昌一家的日子过得并不容易,虽然,在他们之前,美国早就有了一定数量的华人居民。
但由于排华法案,那个年代的华人在美国的地位可以说连狗都不如。
可又有什么办法呢?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哪怕后来因为马丁路德金让黑人的地位有所提升,连带着其它少数种族的权益,稍稍得到了保障,但是在美华人依然是少数。
这就促使成政昌坚定了一个信念,他们家的餐馆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和其他中餐馆不一样的定位,那就是做给美国人吃。
在他看来,在美国的Z国人数量毕竟少,做美国人的生意才能把事业做大,因此必须要以美国人的胃口为出发点。
定位确立后,聚丰园的人气慢慢有了,但由于空间狭小,总是很快满座,哪怕翻台率很高,但多少还是影响到了客流量,毕竟那个年代老美的思维中,还没有排队吃饭的概念,大部分人一看人很多没地方坐便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