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队伴奏一听光是锣鼓家伙
咙个哩个三大件
这怎么能够跟上时代赶上潮流
吸引当代小青年
这首《说唱脸谱》是一首京剧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戏歌,歌词明快朗朗上口,几乎让人过耳不忘。
李若凡是一个人奋笔疾书有些无聊,就随口把自己喜欢的这首歌哼了出来,不过在孟小冬的心里却是另外一种想法了。
孟小冬骨子里面是极为骄傲的,那时候的所有京剧名家很奇怪约好了一般都攒劲的想把京剧做到极致,做到尽善尽美。越是圈外人骨子里看低京剧演员,他们就越是要用唱念做打彻底征服甚至碾压那些看不起他们的心思。
但孟小冬无疑又是极为敏感的,她自然是认为这个是在她现在怎么也看不透的李若凡的原创歌曲。可是他是也瞧不上京剧的吗?不然他为何要去写话剧呢?
孟小冬有些赌气的加重了敲门声,李若凡手忙脚乱的把手机先揣进了口袋。
“京剧就这么不入你的法眼啊?就你的话剧跟上时代赶上潮流?”
李若凡没想到自己还真是无妄之灾,替《说唱脸谱》背了一回黑锅,但也知道这个是解释不清的,越描越黑。
“我是瞎唱着玩的。京剧可是国粹,”看到孟小冬明显不信以为自己忽悠的眼神,李若凡慌忙转移话题道,“我可是正想着专门给你写个适合的角色呢!”
孟小冬将信将疑:“真的?可是,你不是让方水柔去上海找阮玲玉过来演鲁四凤吗?先前你还许了这个角色给宋家大小姐呢!”
李若凡有些好笑,女孩子的心思深着呢。不过这才像是冬皇本色,曾经的孟小冬晚年一个人其实过得很潇洒。真正的民国奇女子并不需要依附男人存活。这样的奇女子自然还有张爱玲,林徽因和陆小曼。也就是民国那样的思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时代才有这样的奇女子。
其实《雷雨》的剧本李若凡已经抄完了,现在抄了一大半的是《金锁记》,根据张爱玲的同名小说改编的。
《金锁记》被中国旅美文学评论家,教授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誉为中国自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
傅雷盛赞说,毫无疑问,《金锁记》是张女士截至目前为止的最完美之作,至少也该列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
当然,李若凡主要考虑的是目前的北平,先推出这样的两出话剧显然更容易让观众接受。而《日出》殿后,最后拿出《茶馆》用最优美的京派收官。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
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李若凡笑着给孟小冬讲了金锁记的故事,问道:“你想演小双还是长白?”
孟小冬有些不服气:“为什么不能是曹七巧?”
李若凡微怔:“好,我就让你挂头牌。不过你要是演砸了,我可就要破产啦!”
孟小冬道:“别瞧不起人!我在上海大世界什么没唱过?又不是什么大小姐,七巧的出身低微,不过女人,不都是很可怜吗?孙师傅说曾经和梅先生一时瑜亮的刘喜奎,稀里糊涂嫁错了人,现在都没人提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