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守有也是个雷厉风行的主,他一回到锦衣卫衙门,就召集指挥同知、指挥佥事、镇抚使、在京的千户以及副千户等锦衣卫中高层开会。
大明京城,锦衣卫有指挥使衙门、南北镇抚司三大衙门,名义上的一把手是朱希孝,但实际上是刘守有在坐镇指挥使衙门。
如今的朱希孝年事已高,按照原来的历史,他到万历二年就会病逝,锦衣卫就完全由刘守有掌握。
朱希孝本是勋贵,他以后军都督府左都督的身份掌锦衣卫事,实际上一个甩手掌柜。
他与兄长朱希忠都是老好人,权力欲望不大,身为缇帅,朱希孝对锦衣卫的贡献并不大,他也懒得与冯保掌管的东厂争个高下。
锦衣卫,下设镇抚司,从事侦察、逮捕、审问活动,其中,“南镇抚司”负责本卫的法纪、军纪;而“北镇抚司”则专理皇帝钦定的案件,拥有自己的监狱(诏狱),可自行逮捕、刑讯、处决,不必经过法司机,令官民闻风丧胆。
从职权上看,南镇抚司监督北镇抚司似乎更有权力,但实际上,北镇抚司更有实权,直接听命于皇帝,南镇抚司也奈何不了他们。
北镇抚司外派多,经常巡视两京十三省,外出特务皆为“钦差”,直接向皇帝负责,地方官见到北镇抚司的人都恭恭敬敬,称之为“上差”。
北镇抚司十三太保之凶名传于后世,但隆庆万历年间却被东厂抢了风头,不管是京城还是地方,锦衣卫的人见了东厂的人都要绕道走。
后世史家,将刘守有归为张居正冯保一党,称赞他是万历新政的支持者。
其实,刘守有是典型的墙头草,他之所以支持张居正,并非因为他是真正的改革派,而是因当时的张居正是当权派,刘守有深知张居正这样强势的人主持改革,反对者注定会被碾压。
刘守有费尽心思巴结冯保,可等到冯保倒台,刘守有摇身一变成为抄家的负责人,晚明文坛领袖王世贞曾在文章中暗示,刘守借抄没冯保家产之际,曾私吞了冯保所藏的《清明上河图》。
刘守有是一个识时务的人,或者说是没有原则的人,他做事从来不看对错,只看是否对自己有利。
原本的历史中,张居正当政十年,刘守有平步青云,官至左都督、太子太傅;张居正死不久,冯保被贬为奉御,全家削去官籍,刘守有又投靠了张鲸,但万历帝秋后算账,刘守有还是被当成是张居正党羽,被弹劾,继而罢官去职。
由此可见,他的境界比朱希孝差了岂止一个档次,但从赵铭的角度来看,这种的人做皇帝的忠实奴才最合适。
刘守有执掌锦衣卫之时,厂卫合流,他麾下的锦衣卫,终究是东厂手里的一把刀。
现在朝局发生了一丝变化,刘守有这种“应声虫”被赵铭拉到了冯保的对立面,小皇帝要他成为刺向冯保的利刃。
在大明,皇权是最稳定的权力架构,刘守有不管是投靠冯保还是张居正,都不如直接效命于皇帝更持久。
“当今天子才十岁,而张居正和冯保都已人到中年,只要不是真傻子都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刘守有心中憋着一股邪火很久了,对冯保动手不仅仅是小皇帝的旨意,更是他暗藏的一个愿望。
“不瞒各位兄弟,今日皇上在乾清宫召见我本官了,这不仅仅是刘某人的荣幸,也是我们锦衣卫的幸事。”
刘守有看上去平易近人,僚属张昭、庞清、冯昕等人平日里都与他以兄弟相称,听闻此事后都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