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5年9月15日,波罗的海洋面上已经有丝丝凉意了。甲板上忙活着的水手们都穿上了长袍,以抵御从北极吹过来的寒风。但即便如此,当你的衣服被大浪打湿的时候,你再怎么活动身体,依然会感受到那阵刺骨的寒意。
水手,确实是一份辛苦的工作!
因为成本较高且人手严重不足的缘故——事实上是招募不到足够的人——这些年来,东岸共和国航行在各大洋的船只上面的水手,来自东岸本土的比例是呈逐年走低之势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航海的风险太高了,而且也非常辛苦,跟家人团聚的时间更是少到可怜,一个人但凡可以找到一个收入中等的工作,基本上都不会想着去当水手。没办法之下,以南海运输公司为首的大大小小的航运企业,也只能放开外籍水手的限制,把那些被高薪吸引的苦哈哈的外国人送上船充当下级水手,维持航线的正常运营。
这些外籍水手的来源很杂,甚至有一些并不是被薪水吸引来的,而是被拉壮丁拉来的,比如已经被东岸人买下的巴林岛上的某些阿拉伯渔民,比如新华夏岛上俘获的少数麦利那人等等。当然数量最多的,还是来自或者人口过剩、或者战乱频仍地区的人口,比如日朝、欧陆诸国等等。东非运输公司招募了数百名日本、朝鲜籍水手,南海运输公司招募了上千名来自法国、德意志和意大利的水手,国内私营航运企业招人的途径五花八门,其中甚至有瞒着政府使用梅斯蒂索人的,凸显了水手供给不足的困境。
眼前这艘隶属于阿姆斯特丹商站的风帆船总共有三十多名水手,其中大部分都是招募的法国胡格诺教徒,来自东岸本土不过十余人,其中还包括几名情报总局的探员(以水手身份为伪装)。这艘船常年往返于阿姆斯特丹和里加之间,有时运输一些来自东岸本土的商品,有时充当荷兰大批发商的代理人,生意不是很赚钱,但在支付各种开销之余,还能给商站补贴一笔活动经费。要知道,所有东岸的商站都兼职情报站的功能,里面可养了不少以商务人员身份为掩护的情报分子呢,他们可是很能花钱的。
这艘船是在几天前从里加港出发的,船上装了整整一船黑麦,打算运到阿姆斯特丹卖掉。与此同时,三四名来自里加商站的工作人员也随船出发,他们将携带机密文件,途径阿姆斯特丹前往伦敦,向华夏东岸共和国驻欧全权副使蔡振国汇报发生在立窝尼亚一带的重要事务,并取得其指示后再带回里加执行。
波罗的海的航运,其实是非常繁忙的!尤其是在九月中下旬的现在,很多商人为了抢在冬季海面封冻前——波罗的海因为海水盐度低,被称作“淡水海”,每年封冻期很早,即便是相对温暖的南部海岸一样如此——将大量货物运进运出,雇佣了许许多多的船只穿行于海面上。在这样船只中,数量占据绝对上风的是荷兰商船,其次是英国商船,至于瑞典、丹麦及德意志沿岸国家的船也有,但不多,像来自法国、葡萄牙、东岸等国的船只就要更少了。
此时在这艘名为“云杉”号的东岸三桅风帆船一侧,就有一艘英格兰商船同向行驶。这艘船东岸人之前在里加商港见过,是一艘到当地出售呢绒的船只,这会满载当地出产的桅杆、木焦油及转售的俄罗斯鲸鱼制品返航。船只的吃水很深,也许船底还拉了不少压舱的铜块、铅块,这是前往里加湾一带贸易的外国商船的惯常做法。
站在“云杉”号前甲板上的国家情报总局高级分析员——事实上,他才是这艘船的幕后话事人——看了一眼远在一海里以外的那艘英格兰船只,没什么兴趣。只是他不知道的是,在那艘排水量三百多吨的帆船上,此时正有一位化妆出行的大人物,即俄罗斯帝国的沙皇彼得。他和随从们被英国人小心翼翼地保护在船舱内,打算一路前往伦敦访问,期间双方可能会达成一些秘密合作协议。
其实彼得之前就已经在里加待了一段时间了,只有瑞典人派驻当地的总督达尔伯格知晓。彼得在里加时逛遍了整座城市,考察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与此同时,他的下属们还秘密绘制了里加的城墙和堡垒简图,野心不小。随后,他又乘坐库尔兰大公弗雷德里克安排的一艘船只,秘密前往了柯尼斯堡,并在大选帝侯家里做客一个月之久。
8月份,彼得离开了柯尼斯堡,一度打算经陆路前往柏林、波茨坦、汉诺威、吕贝克等城市参观,后来不知道为何放弃了,转而又乘船回了里加,最后搭乘了这艘英国商船前往伦敦,准备与英王威廉三世会面。
应该说,彼得此举是大胆且充满勇气的。在这个年代,欧陆诸国的君主外出旅行虽然并不少见,但终究还是有些不太妥当。更何况俄罗斯这个国家政治斗争异常残酷,国君长期不在国内,容易给政敌以可乘之机——即便到了后世,一国领导人出国访问,国内政敌趁机政变夺权的不要太多,何况是在17世纪。
但彼得沙皇就是这么任性。也许是舅舅纳雷什金公爵及忠心耿耿的老帅罗莫达诺夫斯基公爵帮他掌着政军两方面的缘故,彼得得以放心地前往西方游历,开阔眼界的同时,也为俄罗斯招揽更多的人才,让这个庞大的帝国国力迅速提升。
当然彼得的目的不仅仅是这些,事实上外交联络也是其游历的一个重要任务。比如彼得就打算从伦敦返回时前往萨克森,与选帝侯奥古斯特进行商谈。现在整个欧洲都知道,最有可能在病入膏肓的索别斯基死后接替波兰王位的,正是萨克森选帝侯奥古斯特。因此,如果想要密谋对付瑞典的话,找他是准没错的。
是的,你没听错,彼得沙皇是真的想对付瑞典王国。在他姐姐索菲亚公主摄政时期两次南征惨败后,彼得沙皇现在对于南下黑海也持谨慎态度。尤其是实力强大的东岸人也多次警告他们不要南下,因此彼得打算尝试一下西进,看看效果如何。
彼得的计划是,联合波兰、萨克森、勃兰登堡—普鲁士一同使劲,打击瑞典王国,将他们的势力彻底逐出波罗的海南岸。为此,波兰人可以获得稳定的出海口,萨克森和勃兰登堡可以瓜分瑞典在德意志的土地,俄罗斯则可以占领立窝尼亚地区,获得在波罗的海东部的立足点,可谓是大家都有好处,可行性还是不错的。
但打瑞典不光是一个军事问题,同时还是一个政治问题。瑞典现在最大的靠山是谁?联合省啊!没有联合省在背后的资金支持,瑞典的财政很快就会陷入困境,进而影响到军备。而有了荷兰人的大笔资金,瑞典人就可以在人口相对密集的德意志北部大肆征兵,同时囤积充足的战争物资,好好与普鲁士人和俄罗斯人过招。所以,如果想降低点难度的话,那么说服荷兰人减少对瑞典的资金援助,似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但很遗憾,这个在短期内看来似乎是不可能的。荷兰人在瑞典的投资非常多,瑞典王室的最大债主就是荷兰的德海尔家族,瑞典陆军也经常充当荷兰人的打手下场与其他国家作战,同时瑞典更是荷兰人在波罗的海贸易中占据最大份额的重要支柱,他们轻易不会让瑞典倒下的。
彼得沙皇未必不明白这个道理,但他还想最后努力一把,看看能够解除瑞典王国的外来资金支持。如果不行的话,他会看情况再决定是不是出兵,毕竟南面还有土耳其人的威胁。不过,彼得从自己与他人的交谈得知,瑞典人在德意志地区的风评是非常差的,立窝尼亚的贵族们也对其非常不满,可以说瑞典人此时就坐在火药桶上。即便俄罗斯人不出兵,德意志人自己也有很强的出兵挑战瑞典这个北方帝国的冲动,搞不好一场战争就会爆发。
东岸人之前也嗅到了一丝风声,但他们并不觉得战争会随时爆发。勃兰登堡—普鲁士的实力不足以挑战瑞典,如果加上波兰的话可能还有点希望,但索别斯基现在还没死,最可能接替他的萨克森选帝侯奥古斯特的倾向也未可知。他们倒是知道立窝尼亚的贵族们对总督达尔伯格非常不满,一直阴谋推翻他的统治,无奈实力太过弱小,始终无法成事罢了。这些贵族曾经找到过库尔兰大公那里,但在东岸人的建议下,前任大公回绝了这些不切实际的阴谋,因为东岸人担心这可能会让库尔兰公国卷入战争之中。
但如今的弗雷德里克大公就有些拎不清了。这家伙一直以来就好大喜功,非常虚荣,对于外人的吹捧和称赞非常在意。尤其是现在库尔兰公国经济实力大增,隐隐成了立窝尼亚地区的领袖,这位大公就更找不着东西南北了。因此,他还是有可能在关键时刻犯浑,卷入到不该卷入的冲突中去的,东岸人必须提防着点他这个猪队友。
总体而言,东岸人觉得目前波罗的海东半部的局势暂时是可控的,唯一的变量在于麻烦缠身的俄罗斯以及波兰王位的易主。所幸他们本来在这里也没有太大的利益,唯一需要担心的,大概就是保住不多的商业利益以及维持库尔兰公国这个支点的独立罢了。他们与柏林和海牙的关系都不错,有这两层关系在,即便弗雷德里克大公再不智,费一番手脚之后也能保全下来——他们当然不希望这样做了,因为这是需要消耗政治资源的。
1695年10月6日,在走走停停之后,“云杉”号三桅帆船在阿姆斯特丹的外港泰瑟尔岛下锚碇泊。在处理完毕船上所载的黑麦后——战争期间,粮食从来都是不愁销路的,且价格也不错,虽然你只能卖给指定的荷兰批发商——这艘船只又在这个欧洲最大的商品集散中心采买了一批货物,启程前往一海之隔的伦敦。而这个时候,之前曾和他们在波罗的海上并肩航行的那艘载有俄罗斯人的英格兰商船,早就已经不见踪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