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后的第二天,贺友臣按照商议结果,亲自写了几十封信,手都写酸了,然后快马把信件邮寄了出去。
信件邮寄出去以后,秦长义与贺友臣天天都要做的事情,就是坐在院子里看天。
和他们一样,全国的老百姓们,也在盼着天气变冷,最好是下一场大雪。
结果天气依旧是艳阳高照,后世之人将这种情况成为暖冬。
眼看距离庆典只有十天了,秦长义坐不住了,他拿出了所有的钱,各地的车队什么事情都不干,就是买粮运粮。
甚至秦长义在集中供应了一瓶白酒之后,停止了白酒的供应,全力生产酒精。
作为第一次拿到粮引的秦怀仁,他也听到了民间的一些说辞,也知道了秦长义对白酒进行减产的事情,这回他并没有鲁莽的不相信。
而是派出了刘义泽和秦二狗,去各州的粮食基地打听具体的情况。
虽然流传过这样那样的谚语,可当二人分别走访了数十位种粮人,他们根本就没有遇到过真正的大灾害。
都是听老一辈说的,去问老一辈,这些人也说不出什么所以然。
聪明的刘义泽还想到了去翻看各地的县志,一百年以内,也只有个别州县有因为旱灾而减产的例子。
从来没有说因为冬天不下雪,导致任何粮食的减产,甚至是灾害。
他们把消息带回了渝州,汇报给了秦怀仁。
这让秦怀仁也放下了心来,而且通过粮食的买卖,大大的赚了秦长义一笔。
秦长义本以为秦怀仁也会采取一些措施,可他非但没有措施,还对被秦长义派来买粮的人进行提价。
提价三倍,秦长义也照单全收。
最终秦怀仁提价到了五倍,秦长义也是照单全收,这让秦怀仁再度怀疑谚语的正确性,毕竟来年他是要去收粮的。
可听到秦二狗来报账的时候,他被金钱蒙蔽了双眼。
“你说什么?五百万?秦长义这么狠么?”
“是的,大公子!我们提价到了五倍,他眼睛都不眨一下的,他们的马车天天停在我们各州的粮店门口。”
“妈的!太好了,你赶紧写信,让各州的粮店把陈年的旧粮全部给我卖给他,有多少卖多少!”..
秦怀仁的发狂,也感染了秦二狗,他自己不会写信,找了个写信的先生,连写十几封信,发了出去。
一边是秦怀仁高价抛售陈粮,一边是秦长义无条件收购,一正一反,秦长义这几个月以来的大半利润被秦怀仁赚了去。
秦长义是理科生不假,可前些年看的《42》历历在目,他不愿意中华大地上再出现类似的情况。
哪怕是在与自己不一样的时空里。
整个大宋,只有秦长义一个人在默默的战斗,孙功成的奏折不出意外的被拦在了户部。
可他天子门生的名号也是很唬人的,户部尚书姚启胜亲自查看了奏折。
“我以为这天子门生有什么了不得,原来也是沽名钓誉之徒,仅凭天气就能判断来年秋收的情况,简直是无稽之谈。”
姚启胜将孙功成的折子也放入了箱底,在这个时候,任何不一样的声音都不能出现。
但孙功成送来的礼物,还是被户部尚书直接送往了宫廷中,有关食物和酒水的礼品,直接被送到了御膳房。
因为户部尚书觉得这孙功成也太小气了,别的知州最差也是送玉石。
如果把这个礼品送到圣上面前,估计他也要被连累。
御膳房的人眼瞅着户部的人把礼物抬了进来,然后一句话也没说的离开了。
“怎么回事,这怎么还有人送这个礼物给圣上?”
所有人看着地上几箩筐的土特产,还有几十坛酒,调侃了起来。
“这人怎么想的,圣上亲政十年,办这么大的庆典,竟然送些这种破烂货。这酒估计也是不怎么样的。”
“那必须的,我个人觉得李家的李太白最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