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〇章 进天津(1 / 2)

“锦文果真是有大决断、大智慧之人。”董书恒由衷地赞许道。

“大人谬赞了。”刘锦文在董书恒面前一直谦虚有礼。

其实他也在一直在暗中观察这个同为盐商出身的两江总督。

这个年轻人的身上有一种特殊的亲和力,让人呆在他的身边非常的舒服。

他看人的眼神非常的清澈,仿佛在他的眼中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难怪他的身边能够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聚集那么多人的,并且在一年的时间内由一名盐商成长为一个可以和朝廷对抗的地方势力。

要说以前的话,刘锦文还会在心中有一丝丝的不服气,但是现在在巨大的实力差距面前,他只会更加坚定地跟随对方的脚步。

“锦文,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能够真正掌控一个地方的人是谁?”董书恒问道。

“大人,小的愚钝,是地方上的势力吗?”刘锦文皱眉沉思道。

“锦文,你只答对了一半,不过你能够认识到地方官府并不是真正决定掌控地方的人就已经很不错了。”

“表面上来看,确实是地方上的势力,包括地主、士绅、大商人最终决定了地方的权力,但是从本质上来看,他们只不过通过控制民意来掌控地方。”

“士绅掌握了地方舆论,通过地方宗族关系,掌控底层百姓。地主则是掌握了地方的土地,我把这个叫生产资料,老百姓必须要借地主的生产资料才能够开展生产,所他们之间有依赖关系。再说地方上的大商人,他们控制商品流通,能够控制物价,直接影响到了百姓的生活。”

“所以说,这所谓的地方势力也是通过影响百姓来掌控地方的,因此,我觉得百姓才是控制地方的真正势力,是统治地方的基础。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多谢大人赐教,文锦受教了!”

“文锦,我之所以跟你说这些,是因为我们要确定天津今后的管理模式。”

“这次我会跟朝廷建议将天津设为国内自由港,所谓国内自由港就是国内的商人可以自由的来天津交易,取消天津的厘卡关税,地方财政由交易印花税维持,当然可能还要每年上交一部分给朝廷。相应的朝廷不再委派官员到天津,由天津地方势力自行管理天津事务。”

“为了让朝廷答应下来,我们要先行组建一个地方管理组织,我叫它管委会,这个管委会由一名主管和若干委员组成,我想由你来担任这个管委会的主管,委员你可以让底下的士绅商人地主推选,这些委员必须要有一定的名望,不然也没办法服众”

“大人,这草民担心自己做不好,大人要不您派几个顾问给我们。”

“顾问我会给你们派的,管还是要你们自己管。以后天津将作为北方的商贸中心,在这里的多是商人,你也是商人出身,商人都是希望官府管的越少越好,只要保证安全就行,这样说来,天津管理起来就简单多了。”

“至于乡下的农民,商业发达了,你们收的印花税多了,就可以降低农税,这样农民也就满意了,而且商业发展了,农民也能去作坊、商铺找活计做,获得额外的收入。”

“至于地主士绅,他们也能够有更多的生财之道。”

“这样皆大欢喜,不是很好吗!”

“呵呵,大人,在您的嘴里,还真成了治大国如烹小鲜!”刘锦文这次是真的服了,董书恒几句话就把天津的未来规划清楚了。

“行了,你回吧,天津我就不去了,不过我会让部队搞一个入城仪式。你手上不是有3000铺兵吗?回头去组织起来,我会派人去帮你训练一下,这3000人以后就是天津的守备军。”

刘锦文知道董书恒这是在帮他搭台子呢,这样一来,即使管委会中大家都有权发言,但是自己将始终掌握话语权。

“多谢大人栽培!”刘锦文这是真心感谢董书恒,铺兵经过淮海军教官的训练,战斗力肯定会提升。虽然这样以来,这支部队以后不会完全听自己的了,但是在这天津城中,铺兵还是跟自己最亲近。

加上天津自由商港的地位,以后这里必然会快速发展起来,可以预见,未来天津会成为北方的商业中心。

在大清,商人身上的枷锁实在太多了,他们最需要的就是自由,是一块能够保护他们安全的自由经商之地。

董书恒这次是不准备露脸的,要是让咸丰知道自己到了天津,还不知道会闹出什么幺蛾子。

“什么,你说淮海军到了天津?”乾清宫中,咸丰接到了淮海军北上的消息。

“赫敏,你不是说,淮海军都在南边没有北上,怎么会突然间就到了天津,难道他们飞过来的?”

本来僧格林沁击退了发匪,胜保又北上,重新把发匪围在了通州,这件事情让咸丰心中安慰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