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三章 王韬见闻(2 / 2)

他在欧洲成了一个中国游学基金。这个基金会帮助那些想去中国看看的学者解决路费的问题。

现在很多欧洲的学校其实还是很穷的,学者也是这样,他们往往会为了得到研究经费而讨好那些贵族。

很多人在王韬银棒攻势下,带着行礼,踏上了前往中国的船只。卡尔所负责的就是把这些人安全地送上船。

这些前往中国的欧洲学者都持有王韬开给他们的凭证,到了上海之后自然会有人负责接洽他们。

王韬向他们描述了一个规模巨大的综合性大学,这个大学里面有专业的实验室,还有用不完的实验经费,王韬向他们保证他们一定会爱上那里。

当然大部分人并不是完全相信这些,他们只是冲着那高额的工资去的。许多人打定主意,如果在中国呆的不舒服,等赚够了钱,他们还会回到欧洲。

当然王韬在欧洲也并不是一帆风顺。他在法国提出要去考察造船厂的请求就没有被同意。

不过这件事情影响不大,因为董书恒后面跟布尔布隆敲定了铁甲舰的订购计划。

这样王韬成了船厂的客户,顺利地进入了船厂。他负责安排中方人员在船厂跟着法国人一起建造这两艘战舰,这是合同上约定好的事项。

在普鲁士,王韬和克虏伯的谈判也被普鲁士政府叫停,普鲁士对自己的火炮技术保护的很严密,并不同意克虏伯与中国合作建厂。

直到新年之后,阿达尔伯特亲王回到了欧洲,这件事情才解决。

阿达尔伯特说服了普鲁士政府加强与淮海军的合作。在淮海军提供的蒸汽轮机技术的交换下,普鲁士需要向淮海军转让他的火炮技术。

最后中方、普鲁士政府以及克虏伯三方谈判,决定由老克虏伯的小儿子带着一些技术人员,以及克虏伯在炼钢、火炮只要方面的技术资料去中国。

他们在中国将建立一个新的克虏伯工厂,小克虏伯将占有30%的股份并担任经理。中方拥有这家公司的控制权。

实际上老克虏伯也是在帮自己的家族铺路。对于这些大家族来说,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不明智的。

徐寿这次可是带了整整两船的人到欧洲,而且还是用自己得船。

这让王韬都不得不感叹淮海军发展得太快了。

这第二批来欧洲的人中还有很多的淮海书院老师,他们将会到欧洲做访问学者。另外还有一批留学生,以及留学军官生。

这些人的到来,让王韬终于不再感觉到孤单。

最令王韬欣喜的是他现在在欧洲终于有了一个够分量的支持者。

阿达尔伯特亲王忠实地履行了和董书恒的约定。通过自己在欧洲皇室的关系,为王韬安排这些学者和学生提供了方便。

以王韬在欧洲的名声,加上现在有阿达尔伯特亲王的支持。这次王韬很容易完成了第二批人员的安排。

徐寿是个动手能力比较强的人,但是不爱讲话。他跟王韬凑不到一起去。

自从上船以来徐寿一直在恶补外语。他的学习能力非常的强。几个月时间就掌握了德语以及法语。

阿达尔伯特亲王在忙着准备造船厂的事情,这次他在东方跟淮海军达成的协议,让他在普鲁士的话语权增重了不少。

船厂、资金和工人的事情很快就搞定。徐寿利用这段时间根据董书恒的提示拜访了西门子的电力实验室。

有了阿达尔伯特亲王的引荐,徐寿在西门子那里受到了热情的接待。

徐寿很快就被西门子他们的发电机实验吸引住了。以前他也做过一些电力实验,但是都很小。

参观了西门子公司的实验过程之后,让他获益匪浅。从这里他发现了电力走向实用的新方向。

西门子对徐寿这个人也感到颇为惊讶。他没想到一个清国人凭借自学就能把电学掌握得这么深入,甚至还有很多自己得思考。

在西门子公司交流的这些天,徐寿参与了西门子公司的多项实验。徐寿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也让西门子先生惊讶。他甚至想把这个中国人,留在自己的实验室。

他觉得徐寿一定会成为自己公司实验室的重要骨干。

不过很快阿达尔伯特亲王就把徐寿叫回了船厂,亲王殿下已经急不可待地要开始自己的铁甲舰建造计划了。

为此阿达尔伯特亲王集合了普鲁士最好的技术工匠。新的铁甲舰其实就是中国江河级护卫舰的放大版。

董书恒由于钢铁冶炼,铆接技术等方面的限制,没办法造出那么大的军舰,只能先制造一千多吨的护卫舰。

普鲁士则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他们早早就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有着雄厚的重工业基础。缺少的只是一点理念上的创新而已。

就像后世的华夏制造业一样,有了基础之后,只要拿到图纸,有了材料,就没有制造不出来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