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零八章 沉湎(1 / 2)

大明新命记 哼哈大王 1558 字 2022-08-31

接下来的两天,杨振一边派了仇必勇、张国淦等人先行率队返回旅顺口,通报自己即将返回的消息,另一边则领着张臣、李守忠等人继续驻留在金州一带了解各方情况。

停留期间,他一方面接见了从复州城闻讯赶来的吕品奇、徐昌永,问清了金海北路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在沈志祥的盛情邀请之下, 实地查看了船厂建造的四百料战座船。

战座船,其实是一种战船与坐船相结合的两用船,既能用于运载大批军队将士过海,同时又装备了火炮、拍杆以及其他海战器械,能够直接投入作战。

它具备坐船的功能,说的是它空间大, 行船稳。

而它所具备的战船功能, 说的则是它体格大,威力强。

不过杨振对这个时代所见到的海船已经基本有了“免疫力”, 知道很多名头很响名气很大的海船根本名不副实。

包括对这个时代的所谓四百料战座船,他也早就有了预期和预判。

他很清楚,这并不是金州船厂造船的终点。

事实上早在宋元时期,中国的海船或者海战船的建造就已经能够达到数千料了。

至少在元初忽必烈下令征服倭奴国的时候,派出的海战船里就已经有数百艘超过千料的大战船了,更不用说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所用的两千料乃至五千料大海船了。

可是现在自己辖内的船厂,才将将能够造出四百料的战座船。

虽然杨振已经感到很欣慰了,但是他的心里清楚,这绝不是终点。

在金州停留期间,杨振专门抽出了一天的时间去了船厂,看到了船厂新造的四百料大船。

大船体长八丈七尺,最宽处一丈六尺,舱深仅六尺。

这样的体长与舱深,如果掐头去尾的话,单论中从剖面的面积,差不多恰在四百平方尺到五百平方尺。

按照沈志祥等人的说法,这就是这个时代四百料战座船营造法式规定的尺寸比例了。

就其体长以及甲板的宽度来看, 比起一百料、二百料的海战船来说, 的确大出了不少。

可是其六尺的舱深,换算下来也就两米高,实在是让杨振有点哭笑不得。

如果再扣除掉底层水密隔舱占用的空间,那么这种所谓的四百料大船,其内部空间可能将将够到四百料。

当然了,杨振自己也不是什么造船专家,对此自然是毫无办法。

除了要求把船造的更大,也即是按照四百料战座船的尺寸比例继续放大建造,争取造出几艘千料船之外,他也无法提出什么具体的要求。

不过他倒是明确对沈志祥说了,将来金州船厂造出来的千料船,要争取能够把舱深加到一丈二,同时舱下二层甲板之上,要能安放十门到二十门天佑助威大将军那样的重型红夷大炮。

而且最好是顶层甲板之上,也要能安放三十到六十门现有的能打开花弹的冲天炮。

杨振提出的要求,令沈志祥瞠目结舌。

千料船他虽然听说过,但是从来没见过。

至于杨振所讲的那种好几层甲板的夹板船, 他也是好几年前偶尔听到来往长崎的海商说起过,不过那是番邦红毛鬼子的玩意儿。

可是就算是番邦红毛鬼子的夹板船, 也没听说过能够放得下二十门每门重达几千斤的重炮的, 更别说还要放得下六十门重则上千斤轻则几百斤的冲天炮了!

但是对于杨振的要求,沈志祥撇了撇嘴,最后没有反驳。

虽然只是过去了短短的一年光阴,可是自己这个外甥女婿却已经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当然了,也有可能并不是杨振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而是他自己的心态,尤其在杨振面前的地位,已经跟一年前全然不同了。

如果说一开始投降杨振的时候,面对这个年轻的外甥女婿的发号施令,他还时常感到一些不服不忿的话,那么到了现在,那点不服不忿早就消失不见了。

因为这一年多来杨振所干的每件事,如果易地而处,他是恐怕一样也干不成。

因此,现在面对杨振的各种要求,他也只能老老实实地表示全力以赴。

当然,这些事情也不需要他亲自动手,只是一回头,他就把这种要求强加到船厂的那些船匠身上了。

再者说了,杨振想要建造千料以上的大海船,那就得继续对船厂追加投入,就得继续掏银子,海量的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