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九章窘迫局面(2 / 2)

不仅如此,皇太极还颁布了严苛的禁酒令。

特别是在打松锦之战的时候,盛京及大小城堡庄屯,计造酒米数,每日不下数百石。

酒不能疗饥,与其为沉湎无益之资,不若省民间有益之物,停止一年,可省米数十万石。

至来秋收成,方许沽卖。

现在秋成没有了,皇太极颁布的禁酒令还得继续下去。

从今日起,都戒酒!

然后他又紧急公布了禁烟令。

就是在大清内禁止种植烟草与吸食。

吸食烟草本就属于奢靡之风,多是一些老黄旗的人吸旱烟。

而烟草种植则需要占用更多的耕地,属于经济作物。

皇太极直接就把烟草给禁了。

就是为了让人都种粮食,快速恢复元气,一切奔着战略发展,享受都得靠边站。

在对内做好了所有准备,满清最重要的粮食来源,便是劫掠大明。

皇太极也继承努尔哈赤“伐大木”的战略思想,时不时的就去修理大明这颗树的枝杈,砍回来收归大清所有。

现在这三路兵马,皆是出发了。

阿巴泰的次子博和托是一个喜欢儒家学问的人。

这次前往山东这个孔孟之乡,他一定多掳掠些读书人回来,为大清增添些许文气!

阿巴泰等领兵刚刚出发,皇太极马上命多罗豫郡王多铎等率兵赴宁远边外立营,以为牵制明援兵。

利用祖可法等人写信招降吴三桂、祖大寿等一系列关宁将领。

如今大明就剩下个空壳子,你们还有什么可为他效命的?

反观我大清可是兵强马壮,下一次入关说不定就能攻破京师了。

早投早享受,晚投可就排不上号了。

清廷这边马不停蹄的做好了诸多准备。

而远在大明京师的众人还没有得到消息。

就算是接到消息也是宁远城附近得到警戒,然后再快马加鞭赶往京师。

皇宫内。

洪承畴与崇祯等人正在商议接下来的战事。

银子发了,暂且稳住了这帮士卒。

但是朝廷内外都在骂洪承畴这个狗东西,他现在就是立皇帝,比魏忠贤还要可恶!

弹劾洪承畴的折子堆积了半个房间。

毕竟在他的指使下,许多人的利益都遭到了侵犯。

大明的贵族们,高高在上当贵人当都习惯了。

在刀子没有摆在他们脖子之前,他们很难有对武夫的恐惧感。

上一次贺今朝与高迎祥二人带队化妆成明军闯进京城,天街踏尽公卿骨那次,还是杀的人少了!

或者说没怎么杀到大官!

洪承畴这般行事,自然是受到了严厉的抨击。

因为洪承畴以前都是站在士绅这方面的,可手底下的大部士卒都是以前的农民军,诸如白广恩、王朴、唐通等人。

而吴三桂等关宁军更是不遭人待见,毕竟动手抢掠银子的是他们。

再加上辽东战事频发,清军屡次入关都不能阻止,这口大锅都得按在关宁军的头上。

谁让朝廷每年给他们那么多辽饷,清军鞑子越打越多。

就算有些总兵是朝廷的人,可这么多年的征战,大明原本的士卒都消耗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就多是招降过来的农民军。

偏偏这些农民军非常愿意当大明的狗。

更离谱的是,你想给大明当忠心耿耿的狗,可这些士大夫们却认为你们是有原罪的,谁让你们曾经是大明的反贼呢!

这一点无论你这条狗为大明立下多少战功,都是无法洗白的!

属实是出身在大明不够政治正确。

可是马科呢?

他手底下都是官军老底子,打的也勇勐,但是没剩下多少人,成不了什么气候。

为此有人开始拉拢“帝国的无双上将”吴国俊!

靖辽侯才是大明最大的忠臣呐!

跟弹劾洪承畴相比较,弹劾吴国俊的折子都塞满崇祯的一间屋子。

毕竟文臣们以前上的都是夸洪承畴的折子。

现在咱们只有拉拢吴国俊,才能制衡洪承畴这条老狗。

他怎么就不死在松山?

他怎么就不投降满清?

吴国俊在京师出奇的受到了欢迎,并且众多臣子都上书请求吴国俊率领蓟镇士卒守卫大明的京城。

以免遭到“立皇帝”的抢掠!

对于这些事,崇祯当真是既头疼又恼火。

头疼的是洪承畴带领的这支队伍里,真的是鱼龙混杂,他也不怎么相信。

恼火的是这帮官军不听他的话,都是看洪承畴的意思。

如今这种情况,崇祯根本不可能像处置袁崇焕一样干掉洪承畴。

到了那个时候,他怕是也得被哗变的士卒给送上路!

至于手里的京营,根本就靠不住,都是废物。

崇祯也被诸多臣子说动了,有意让靖辽侯吴国俊守卫大明京城,这个人他是信得过的。

在最开始的感动之后,发现洪承畴成了军头,崇祯心里只有浓浓的忌惮。

他能怎么控制这些总兵,还不是派出去几个太监作为监军。

可是更过分的是这些总兵桀骜不驯,说他们在松山吃的是什么苦,一回来皇帝不仅不发钱,还派来几个没卵子的狗东西到他们军营里作威作福,实在是气愤难堪。

更有甚至直接命人搞死了监军太监,尸体都找不见了。

崇祯对此毫无办法。

杨嗣昌在一旁急的,可就是说不出个囫囵话来。

面对如此局面,自是有贴身太监,给崇祯提起了山西巡抚许鼎臣来,因为他一直钉在抵抗锤匪的最前线,手底下光是甲士都超过了三千。

若是能调他来守卫京师,兴许会更加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