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去秦一展抱负(2 / 2)

郑安平虽然不是什么达官显贵,却有一个优点很重义气。为了保全范雎,竟然将家庭抛弃,直接和范雎到了具茨山(今河南新郑西南),给范雎找了一个藏身之所。当然,此时的范雎,已经不是原来的范雎了。他的心,对于魏国已经有了嫌隙,不再和往日一般渴望得到魏王的重用,希望在魏国建功立业。此时的范雎已经更名为张禄。

这时候的范雎对未来的路途甚是迷茫。魏国不再是他的栖息之地,即使他才华满溢、风流恣肆也不会得到魏国的重用。齐国倒是一个去处,当初齐王就对他许下承诺,只要他能够前去齐国,就将授予他高官厚禄。只是这时的齐国虽然在田单的努力下复国,其实力却大不如前,其国力已经受到了极大的损伤,只有经济实力上与秦国还可以一较高下。齐国已经从强国的地位上跌下来,整个战国只剩下一个霸权——秦国。此外,以前齐王在范雎锋芒正劲之时邀请他加入齐国,遭到范雎的拒绝。如果这时候范雎再前去,颜面上实在有些过不去。即使齐王十分乐意,范雎也不能为了前途而置礼义廉耻于不顾,其臣下必然会瞧不起他。

考虑到这些因素,范雎只能另谋出路。

周赧王四十四年(公元前271年),秦昭襄王派使臣王稽出访魏国。此时的魏国,在秦国眼中已经没有了多少威胁。华阳大战之前,魏国已经连番损兵折将,秦国要灭掉魏国,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

但是,魏国虽然大势已去,但楚国和赵国实力犹存,慑于他们的威力,秦国还无法即刻灭亡魏国。魏国为保自身安全采取了割地求和的策略,于是,秦国顺势和魏国交好,以暂时安稳住它。

魏国的实力明显弱于秦国,而外交从来是强者的游戏,所以秦国派遣去魏国做使者的人并不是什么达官显贵,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王稽,却因这次出行,成为改变秦国历史的关键人物。

这一切,全要拜秦国的历史传统所赐。

自秦孝公、商鞅变法以来,秦国逐渐实现了富国强兵的国家理想。经过惠文王、武王、昭王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秦国的国势日益强盛,逐渐成为凌驾于东方六国的国家。自秦孝公开始,秦国就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于是逐渐形成了一个传统政策举荐贤达者可获得与贤达者同样的赏赐,而举荐不肖者也要获得与不肖者同样的惩罚。在此政策的引导下,秦国的有识之士,都随时留意,访求人才。

转机就发生在这个时候。

对于范雎之才能,郑安平最为了解也甚为佩服,他也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这个结拜兄弟能够飞黄腾达,自己到时候也可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在此之前,范雎就对自己的这位结拜兄弟说过,当今之世,唯有秦国能够让他大展才华,其他国家皆不可取。其理由有三第一,战国七雄当中,秦国的国力最为强盛;第二,秦国现在虽然是宣太后掌权,到时秦昭襄王嬴稷也必然有亲政的愿望,那时便是有志者的时机;第三,秦国的用人制度最为灵活,能够不拘一格地任用官员,只要有才,就一定能够受到重用。然而如何到达秦国,得到秦国统治者的赏识,却是范雎面临的最大难题。

正在郑安平和范雎二人都在为自己的前途伤脑筋之时,一个人的到来让他们二人看到了希望,这个人就是秦国使者王稽。

范雎和郑安平商议,王稽虽然是秦国使者,但是其住所的防范并不是很严密。因此,他们完全有可能找机会混进去,到达王稽的近前,来个毛遂自荐。

正当第二天二人来到王稽府上,准备乘机混进去的时候。他们发现其门口竟然贴着一张告示,内容大致是秦国使者初来乍到,使馆需要打扫,特此向广大魏国居民招募杂役。

范雎见状,苦笑着摇了摇头。他虽然在魏国并不是什么达官贵人,却好歹也是一位才高八斗的有才之士,怎么可能纡尊降贵,做这种粗俗不堪的活呢?然而为了自己的前途着想,他又不得不这么做。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受这点屈辱又算得了什么?比起当初被人殴打得半死,扔进茅坑,这点屈辱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就在他决定前去报名做杂役之时,郑安平止住了他的步伐。郑安平对他说,他一旦有机会就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未来一定是达官显贵,所以不应该去做奴才该做的事情。即使他不计较,将来也要被人笑话。这样的事情不如让他这个做兄弟的前去。

范雎拗不过郑安平,只能看着他前去应征,心中自是感动不已。

于是,郑安平顺理成章地做了王稽府上的奴役,没想到他一到王稽府上,就成了王稽身边的服侍人员,且能够早晚见到王稽。郑安平进退有度,言行举止都不像是一个粗俗的杂役,所以在众多杂役中,他很快就脱颖而出。

王稽很快就注意到了他,郑安平见此,办事更加尽心尽力,每次都让王稽很放心。渐渐地,郑安平获得了和王稽说话的权利。

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王稽叫人来传话,让郑安平马上过去,有事情和他商量。这时,郑安平也感到时机成熟,准备来到郑安平的房间后,借故和他说话,以举荐范雎。

郑安平到了王稽近前,王稽向他问道是否愿意和他一起回到秦国。郑安平没有回答。因为他并不知道,这王稽为何会这么问。过了一会儿,王稽让他坐下,继而问道“你可知道,魏国是否有贤人,愿意和我一起到秦国发展?”郑安平一听,当即喜出望外,他知道,自己和范雎一番等待,终于拨云见日,可见皇天不负有心人。于是他忙回答道“先生问草民,魏国是否有贤人,昔日秦国的商君也是自魏国而出。由此可见,天下能人异士,大多出自魏国。得蒙先生垂青,向草民咨询,草民自然要举荐丝毫不差于商君的人物。这个人,就是草民乡里的张禄先生。他久仰先生大名,知道您的贤德,所以想要拜访使君,论述天下兴亡之事。草民知道,先生定然疑惑,何以张禄白日不正大光明地前来拜会。这是因为,他有仇家在此,只能等到晚上前来。”王稽听闻有贤人,自然不会苛责是晚上还是白天来,甚至并不在乎他是魏国的罪人。昔日商鞅不也是被魏国追杀,逃到秦国而受到重用的吗?所以王稽连忙说道“你不用客气,既然是个能人异士,大可以晚上前来,如果确有其事,我定然不会亏待于你。”

郑安平闻言大喜,遂向王稽告了个假,当日回到乡里。范雎听闻秦国使者如此礼贤下士,不禁更加坚定了去秦国一展抱负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