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ipt><sript>
随着青鸾的不断探索,玄源的道场的玄妙也开始慢慢显露在青鸾的眼中。
可以说,玄源的道场,就是玄源自身大道的最好的外在表现。
所以,参悟玄源的道场,也是参悟玄源自身大道法则的最好的方式之一。
有了玄源的道场的帮助,青鸾参悟并消化玄源的大道法则的速度定然会提升不少,对青鸾自身的大道法则的帮助也同样会更加快速。
所以,在和青鸾简单的交流了一番之后,玄源带着青鸾来到了恒源山脉主峰的后山湖边。
这里是最适合修行闭关的所在,不会有小世界之中的其他修士打扰。
青鸾在这里也能够专心的修行。
而玄源和青鸾结成道侣之后,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玄源的道场将会成为玄源和青鸾修行的最佳场所之一。
当然,青鸾的道场也是一样的。
没有多说什么,青鸾很快就进入到了修行的状态之中。
没有打扰青鸾的修行,玄源也在一旁感知着这些年来,自己道场的变化。
因为小世界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所以在之前玄源离开的时候,玄源对于小世界的改造其实仍然在不断进行着。
而现在,玄源对于小世界的改造所造成的直接影响,也开始趋近于尾声了。
剩下的日子,要嘛等到玄源对于世界之道的领悟又有了新的进展,要嘛就靠小世界本身水磨工夫的提升了。
在探查完小世界这些年的改变之后,玄源并没有太过惊讶。
因为小世界的变化,基本在玄源的预料之中。
如果说那个方面和玄源的预料有了稍微的偏差的话,那就是有关于小世界之中的生灵的问题。
没错,当小世界到达大千世界的层次之后,就已经不再是之前那样简单的空间了。
玄源能够清晰的感知到,小世界之中的生灵的每一个举动,每一个念头,都在不断的影响着小世界的天道。
哪怕这种影响几乎可以忽略,可却又是真实存在的。
对于这个发现,玄源十分重视,毕竟这也是自己的世界之道之前所忽视的地方。
而在观察之后,玄源发现,这其实也是小世界本能的选择。
在这之前,作为勉强到达中千世界的小世界来说,它的本源不足,发展空间也不大,所以,它更多的还是在倚靠玄源。
所以之前玄源的意志就是小世界天道的意志。
而现在,晋升到了大千世界之后,小世界的本能对于晋升也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小世界的本源也已经允许小世界去继续提升。
所以,尽管小世界仍然处于玄源的绝对控制之下,可其中的一部分意志已经开始被小世界之中的生灵所影响。
而对于这个变化,玄源是乐于见到的。
毕竟这个小世界对于玄源来说,除了是他的道场,是他在洪荒世界之中的家,自己能够安心修行生活的地方之外。
还是玄源对于自身大道法则的一种验证机会。
如果小世界能够在自己发展的过程之中,给玄源的大道法则带来新的灵感和方向的话,能够省却玄源无数岁月的修行。
更何况,现在的小世界仍然处于玄源的绝对控制之下,并且在很漫长的未来也将会是如此。
既然这样,玄源又有什么不能够接受的呢?
不仅不会不高兴,玄源反而还在发现的第一时间,就去参悟小世界的这种变化。
而在参悟之时,玄源一个不小心,在接触小世界生灵的意志的时候,一下子就被这庞大的信息洪流给冲击了。
哪怕以玄源目前的思维,都在这第一时间被庞大的信息给冲破了防线。
甚至造成了一小段时间的晕眩。
过了一会儿之后,玄源才勉强从这庞大的信息洪流之中清醒过来。
当然,这些庞大的信息洪流仍然处于玄源的脑海之中,玄源在本能的趋势下,将这股庞大的信息洪流给封存了起来,这才能够勉强保持清醒。
事实证明,玄源还是太过托大了。
虽然如果他想要知道,也能够推演出这个小世界之中的一切信息,可他确无法在一个瞬间承受住所有的信息。
当然,这和玄源的手段太过简单粗暴有关。
没有一点点防备,这才被信息给冲破。
如果玄源有所准备的话,虽然不一定能够承受住这股庞大的信息洪流,可至少不会在第一时间就被造成晕眩。
说实话,这还是玄源出世以来,第一次经历这么久的晕眩时间。
强行将所有的信息封存起来,玄源这才彻底恢复了正常。
到了这个时候,玄源还心有余悸。
“看来自己这段时间太过顺风顺水,有些得意忘形了。再加上龙汉大劫结束之后,自己更是放下了大部分的戒备,不然也不会这么自大,这么随意。”
每日三省吾身,对于修士来说同样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特别是对于有志于混元之道的玄源来说更是如此。
难怪都是求道难。
在艰难的时候,需要保持冷静,不在挫折之中让自己的心神受到挫折的影响,不能让自己的斗志被挫折所击溃。
在顺利的时候,同样需要保持冷静,不能在一片和谐之中忘乎所以,沉浸在顺利的虚幻现实之中,消磨自己的意志,忘记了谨慎。
以往玄源发现自己道心上不稳,更多的是在大劫之中的挣扎,在天地大势面前的不得已。
而现在,还是玄源第一次发现自己在顺风顺水之中,同样会出现道心上的蒙尘。
并且这种蒙尘,相比起天地大劫来说,或许还更加隐蔽,因为人在顺风顺水的时候,有怎么可能想到要反思自己呢?
这个发现,让玄源一下子就联想到自己的修行之路。
行百里者半九十,更何况自己在混元之路上连一般都没有达到。
玄源当然清楚自己目前的修为层次,作为准圣第六重天的修为,距离混元之道,或许比金仙还要遥远。
以如履薄冰之心,行精勇猛进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