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四章 文化经营之道(1 / 1)

听了张铮的话后,刘少东笑道:“哈哈!我说张老弟,你的这句话是真理吗?”

雷书彦插话道:“尽管这句话不是真理,但非常有道理。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不久,知识分子的思想观念还没有改变过来,自恃清高,羞于谈钱的情况,的确是存在的,但要说和钱有仇倒不见得。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就像这次活动,没有钱,连行程、住宿和就餐这些基本问题都解决不了,那后续的工作怎么开展?”

张铮说道:“在发达国家,是将文化项目作为一种产业来经营的,如广播、影视、出版、报业、书刊、发行、音像、演艺、培训等等,有专门的公司,负责对这些项目进行制作、包装、生产后,推上市场,一旦进入市场后,这些文化项目就有了商品属性,这种特殊的商品,在人们的有偿消费中,自然而然的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到了那个时候,还害怕没有经费来源吗?”

李老说道:“将文化作为产业来经营,这个思路倒是非常新颖,但由于大家对文化的思想意识,还停留在过去的认识上,所以,实行起来估计会有很大阻力的。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将在本月30日召开,我争取在会上将这个问题提出来,看看大家的意见如何。”

“李老,王大姐,你们文联和作协现在是不是依靠国家拨款?”张铮问道。

“是的,完全依靠国家拨款。”李老说道。

“我敢说,除了几位畅销作家之外,你们的收入一定都不太高,尤其是诗歌届,应该更差些,少少、顾成、湖海大哥,你们现在都是著名的青年诗人了,但我敢说,你们的收入情况,应该不会太理想。”张铮说道。

“你说的不错,文学艺术届现在都是这个样子,收入都不高,由于诗歌的受众范围很窄,经济效益就更差了,我基本上就靠那点死工资生活的。”诗人湖海说道。

“月工资多少?”张铮问道。

“不到30元。”湖海道。

“所以,华夏国的文化体制必须进行改革,公司化,集团化,将是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只有规模化发展,才能将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不久的将来,文化产业必将成为国家新兴的支柱性产业,到那时候,一个省的文化产业产值都将达到几十亿,几百亿元,你们的工资,将会是现在的十倍,几十倍,上百倍。”张铮说道。

“小张,你这是给我们画了一张大饼,虽然不知道能不能实现,但的确是很有诱惑力的。”李老说道。

“这可不是画饼充饥,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当然了,如果继续实行计划经济,完全依靠国家拨款的话,就很难实现了。如果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企业化改制,增大企业的自主权,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就会大大提高,工资自然也就会水涨船高了。”张铮说道。

“但愿如此吧。”

“张哥,你还没有回答你为什么在聚全德终身免费就餐的问题呢?”王小妮说道。

“是这样的,10日晚上,空姐邹诗晴带我来到聚全德烤鸭店,请我吃烤鸭,由于我是第一次品尝正宗的京华烤鸭,一高兴,便顺口胡编了一首赞美烤鸭的歪诗,没想到被在饭店吃饭的藏老前辈一行和饭店总经理杨大哥听到了……”

“等等,你说的可是藏可家藏老先生?”李老问道。

“李老说的不错,不过,和他在一起的还有朱子其老先生。”

“哦,他们是我们诗歌届非常值得尊敬的老前辈了,能够遇到他们,说明你们很有缘吗。小张,你接着说吧。”

“也不知道几位老前辈怎么了,非说这首诗好。尤其是,当他们知道我们俩是反劫机英雄后,杨大哥便当场决定给我们俩免费就餐的待遇,当时,弄得我们非常不好意思。”张铮说道。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不过我对就餐是否免费不感兴趣,我只想知道你当时作了一首什么样的诗。张哥能否说出来,让大家欣赏一下吗?”王小妮问道。

“我看还是算了吧,只是一首随口胡编的东西而已,有什么值得欣赏的吗?”张铮说道。

“既然能够得到诗坛泰斗藏老前辈的肯定,说明此诗应该具有一定水准,小张你就不要推托了,说出来让大家见识一下好了。”李老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