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第四师团的弱点(1 / 1)

渔民出身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因为大量食用海产品的缘故,视力普遍较好,也没有这年头还比较常见的夜盲症,而黄海涛更因为从小喜食鱼目,有着超过2.0的超强视力,若是生在后世,当飞行员都够资格。

天才蒙蒙亮,黄海涛就已经能够通过望远镜观察附近的地形了,结果发现自己之前担心涨潮其实是多虑了,因为二营东边的海岸并没有他想象中的平坦海滩,而是怪石嶙峋、高出于岸,用当初接受培训时教官的话说,这种海岸叫做“基岩海岸”。在黄海涛的家乡,这种海岸也很常见,不过如此陡峭而漫长的海岸,他还是头一次见到,果然教官说日本多天然良港是有道理的。

其实来日本之前恶补当地资料的时候,里面也提到过三浦半岛东岸普遍较为陡峭,只是黄海涛率部东行的路上地势一直较为平坦,让他怀疑资料有误而没敢继续向东,结果现在一看,错的却是他自己。脚下是很平坦没错,但是一旦逼近海岸,则很快就变得礁石林立,这简直就是天然的防御阵地!

这种石头地唯一害怕的就是对方炮火猛烈,因为被炸飞的碎石会放大炮击的杀伤效果,不过鬼子的野炮山炮就算跟上队伍,由于装药是威力不足的黑火药,口径也不大,想来很难炸得石头乱飞,于是黄海涛立刻就作出了决定,马上向东挺进、然后背靠大海布置阵地,那样只需要防守半面,可以大大弥补二营兵力的不足。而且离海越近,前来救援的中国军舰就越容易发现他们。

说起来也多亏第四师团是从西南方向追来,否则说不定他们已经率先抢占了有利地形,那时就麻烦了。

不过现在第四师团的一些部队距离二营已经很近,发现他们有移营的意图之后不敢再等下去,马上联络附近的友军,立即发起了进攻!

“嘿,我就知道没这么容易,好在距离不远。”,黄海涛冷哼一声,从容淡定地指挥部下边打边撤。

这个时候第四师团却暴露出了一个要命的弱点,他们虽然擅于动脑、而且技战术素养一流,但却唯独不擅长刺刀见红的残酷肉搏战。

当年日本西南战争的时候,第四师团的前身“大阪镇台”面对擅长近战肉搏的萨摩叛军时虽然展现出了空前绝后的勇敢精神(主要是武士复辟会严重损害大阪商人的利益,因此这些大阪商贩是真拼命了,历史上独此一次。),遭受了巨大伤亡也仍然拼命死战,但后来天皇空前绝后的隆重表彰理由不过只是大阪师团不顾伤亡拼死奋战,他们实打实的战绩能有多少,也就可想而知了。

事实上,真正打败萨摩叛军中那些“示显流”高手的,还是由幕府旧臣组建起来的拔刀队,只是后者身份尴尬,才让大阪师团捡到了这次战争中最大的功勋。

当然,在大多数时候,第四师团的这个弱点并不致命,事实上他们的综合实力反而很可能是日本七大常备师团里最强的。但问题是,现在却恰恰是必须刺刀见红、跟敌人拼命的时候,第四师团的炮兵素质很高,但到现在还没赶到战场,第四师团步兵的枪法很准,但却吃了子弹和枪械的亏,对射时交换比极其难看......

这三个步兵大队现在唯一的优势,其实只有人多势众,如果三个步兵大队一窝蜂地冲上去拼刺刀,二营毕竟兵力不足,就算勉强能够完成转移,损失也肯定不小,之后鬼子后续部队再来的话,他们或许就坚持不下去了。

然而三个步兵大队的大队长却都没有这样的魄力,多次进攻都因为投入的力量不足而被二营轻松击退,等到他们发现这样不行的时候,二营已经成功地进入了礁石林立的海岸背水布阵,只要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看得出他们比之前又难对付了许多。

而且日军并不知道的是,中国海军陆战队里面超过三分之二都是入伍不久的新兵,本来他们要训练很久才能成为合格的士兵,但是现在日军一次次劳而无功的进攻等于是白白地送给他们大量的经验和信心,令二营这支年轻的部队迅速成熟起来,已经越来越像一支精锐之师的样子了......

倍感欣慰的黄海涛当即传令下去,让大家抓紧时间吃早饭,由于之后一段时间都不会赶路了(急行军期间一般只能吃干粮),因此之前从日军死马身上割下来的肉块都可以烤熟吃掉了,反正现在天也亮了不怕给敌人指引目标。

之所以早上就要吃掉,是因为现在天气炎热,再不吃的话很快就要变质,二营这次行动携带的干粮不多,因此缴获的食物也得到了珍惜,一点都没浪费,哪怕只能多出一顿来也是好的,虽然寄希望于海军的军舰赶来救援,但谁知道他们什么时候能到?

而这个时候,第四师团的师团长山泽静吾正对着那三个步兵大队的大队长破口大骂,“三个齐装满员的步兵大队,超过五倍的兵力,居然连阻止敌军转移都做不到?”

但是让山泽静吾没有想到的是,那三位仁兄居然还敢顶嘴,其中一位更是毫不脸红地表示“非是我军不努力,奈何敌人有XX。”,“将军阁下,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强过我们太多,与其硬拼是不明智的,我们大队已经死伤了两百多人,再要他们进攻的话,士兵肯定不干!”

“这究竟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啊!”,山泽静吾不禁怒极反笑,问道,“那依你之见,我们该怎么做?”

“先等炮兵跟上来再说,我们炮火的优势不该放弃不用,先猛烈炮击,等到敌人崩溃了之后,再派步兵上去,伤亡会小很多。”,大队长鞠了一躬后认真地答道,显然并非完全是为了逃避责任,而的确是经过了深思。(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