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造舰竞赛与巴拿马危机(下)(1 / 1)

美国政府立即派出舰队施压,谁知正处于革命狂热状态的哥伦比亚起义军居然对美国军舰开炮了,轻敌大意的美国海军对此毫无准备,只派了两艘过时的防护巡洋舰过来,结果被哥伦比亚起义军的野战炮轰得带伤逃回,还沉了一艘载有整整一个营的运输船,国际舆论顿时一片哗然......

气急败坏的美国政府增兵再来,但这个时候哥伦比亚大同党已经向中国驻夏威夷的分舰队求援,虽然军舰没法越过地峡开到对面,但一个团的中国海军陆战队进驻巴拿马之后,哥伦比亚新政府还是顿感底气大增,表示就算放弃东海岸,也决不向美帝国主义屈服。而中国政府不但公开承认其合法性,甚至还推动亚盟将哥伦比亚共和国吸纳为第八个成员国,这也就意味着美国再敢侵犯哥伦比亚主权的话,就会立即与以中国为首的亚太联盟开战!

并没有把握打败中国的美国政府不禁有些犹豫起来,但是将巴拿马运河这样的要害之地让给中国又不甘心,于是便派出舰队在中国军队鞭长莫及的巴拿马地峡东海岸来回转悠施加压力。

中国海军驻夏威夷的分舰队立即针锋相对地派出两艘海天级装甲巡洋舰开到旧金山港外,如果美国舰队胆敢炮击哥伦比亚港口或民船,她们就会立即炮击旧金山作为报复,反正现在的旧金山也没几个华人了......

北美形势顿时变得剑拔弩张起来,由于这次危机是因为巴拿马运河而产生,史称“巴拿马危机”。

最终这次危机因为英国政府出面调停而被化解,但是中美两国的根本性矛盾并未消除,中国政府也并未放弃修建并控制巴拿马运河,虽然做出了保证运河区中立不驻军的承诺,但是随着哥伦比亚新政府渐渐控制住国内局势,由他们来控制与中国直接控制并无多大的区别。

想到强大的中国舰队通过巴拿马运河直扑美国东海岸的可怕景象,每一个稍微有点见识的美国人都如坐针毡。即便维持百万陆军的负担已经很重,美国社会上层还是形成了建立一支不比中国逊色的强大海军、从根本上消除中国威胁的共识。

可是这样一来,美国中下层的百姓很快就感受到了沉重的税负压力,他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欧洲移民来到美国,无非是觉得这儿有好日子过、也更加安全,可是现在北美已经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之下不说,日子也没以前那样好过了,那美国还有什么好留恋的?

于是,非但欧洲移民流入美国的速度持续减缓,甚至还有越来越多的美国人选择了迁回欧洲,以致于1899年时美国的总人口还不满7400万,比历史同期少了足有上百万人,而且只要不能将中国赶出美洲,美国永远都别想再向以前那样大量吸纳欧洲移民......

可是即使代价如此巨大,美国政府也不可能停止加强海军,毕竟东海岸实在是太重要了。如山一般的恐怖压力甚至差点刺激美国人铤而走险,若非中国多少有些出人意料地将大部分海天级装巡售出,自己削减了主力舰队的规模,美国搞不好就会出于恐惧而抢在巴拿马运河建成之前对华宣战了。

不过英国政府对此倒是早有预料,虽然在甲午战争与乙未战争中的表现震惊了全世界,但中国从整体上来看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不可能长期维持一支世界第一的强大海军。

何况,之所以中国在国内才刚刚开始工业建设的情况下就能维持12艘万吨级主力舰,很大程度上只是因为李晖敏锐地抓住世界海军发展的一个断档期、采取了放弃辅助舰只造主力舰的极端策略,但随着鱼雷技术的逐渐成熟(陀螺仪此时已经得到应用,鱼雷的精度有了质的飞跃,不过动力的问题还没解决,所以射程和速度还是不够。),大洋舰队还是只有主力舰的话,那就跟找死没什么区别了。

而圣人级战列巡洋舰的人员编制比海天级装巡更大,若不是中国海军的规模在对英战争之后又扩大了不少,只怕仅够填满这8艘空前庞大的巨舰,根本就没有多余的人员去操纵已经有好几十艘的辅助舰。

饶是如此,在圣人级战巡入役之后,海天级装巡退出现役也是难以避免的,事实上前者本来就是为了替代掉后者才会被设计建造出来。

不过,只要不跟圣人级战巡相比,海天级装巡仍然是世界一流,直接拆毁太浪费了,趁着还算抢手找几个买家接手,才符合李晖一贯勤俭节约的习惯啊!

对于主力舰来说,12艘的数量可没那么容易脱手,但是海天级装巡在两次战争中的表现实在太显眼了,而且难得的是舰龄还比较新,因此立即受到了热捧。

早就对那几艘老铁甲不满意的日本政府虽然财政上还很紧张,但还是不肯放过重振海军的难得良机,在包括很多来华务工人员在内的全国老百姓勒紧裤腰带支持下,一口气买下了四艘海天级装巡,成为最大的买主。由于购买量最大,同时又是盟友,对中国来说实际上跟左手倒右手差不多,因此单价最低,一共只花了5000万华元,还是分期付款。

其他买主就没这么好的待遇了,尤其李晖还无耻地玩起了拍卖,只收黄金白银,单价10吨黄金起拍,每次竞价至少要加1吨黄金。

结果最近有了俩小钱的阿根廷先拔头筹,一口气买下两艘。为此阿根廷政府付出了整整28吨黄金。

阿根廷海军实力暴增,与之关系一向不好的智利登时就坐立不安了,于是他们也咬牙买下了两艘以保证均势,由于出手较晚,竞争更加激烈,为此付出的代价高达30吨黄金,好在这个时期基本垄断了世界硝石市场的智利有的是钱,只比国民富裕程度的话,甚至超过了现在的美国,30吨黄金肉疼是肉疼了点,但财政上完全支撑得住。(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