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三章 沦为笑柄(2 / 2)

但最后那两年,增长骤然减速,市场突然没有了之前那种狂热的气氛。

很多人因此露出悲观的情绪,当时的墨菲也不例外,不过站在现在的位置看过去,从某种程度上说,那时的电影票房增速放缓,也未尝不是电影市场更健康的标志。

毕竟,电影市场的成熟,前提是要有一批成熟的观众。

电影票房很重要,但不可能也不需要搞成面子工程,每年都“大幅增长”——增不增长,增长多少,都应该是市场决定的。

像某些媒体和电影公司那样,吃相未免太过难堪,用脚投票和打星评级这是观众最基本的权力,正如北美市场和墨菲的影片一样,在一些网友、观众为电影评分的平台上,也有刷差评、或者刷好评的营销行为存在,但只要平台够大、够开放,就能容得下、乃至沉淀得下那些杂质。

当然,平台也应该更好地完善评分机制,尽量让不管是“一星差评”还是“五星好评”,让不管是“点映阶段”还是“公映阶段”,评星都能是网友意愿的真实反映、

一个国家的电影产业,如果连容得下“打一星”的肚量都没有,干脆把整个产业取缔得了。

相比于搞一刀切和一言堂,真正拿出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作品,可能是重要得多得多的问题。

结合曾经的那些相关的记忆,墨菲其实很清楚,二十世纪福克斯和《混乱之城》遭遇的情况,在太平洋对岸并不是个例,对岸的电影市场颇像北美起步阶段那样,显得有些混乱,甚至可用用‘群魔乱舞’来形容。

这个时候,例如大剪刀这样的官方组织,应该担任的是市场秩序的维护者,而不是跳出来替观众来决定影片的质量。

还是那句话,很多影片,不是说好它就好的,更不是强硬的让网站取消差评,它就会变好的。

没有哪部电影天生和注定就是经典或者烂片,但任何一部影片,不但需要能看懂、乐于看的观众,更需要能够制作出优秀影片、吸引观众来懂的电影人。

《混乱之城》在太平洋遭遇的事情,并没有太过让墨菲关注,这些事由二十世纪福克斯处理足够了,而且他是一个好莱坞导演,就算是真想要做些什么,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比起这些事,《迭戈-罗斯》的筹备,才是他现阶段工作的中心。

从九月初开始,在墨菲的带领下,包括小罗伯特-唐尼、乔纳-希尔和詹姆斯-弗兰科等主要演员的剧组队伍,在洛杉矶市区的旧中国城附近频繁出现,为电影的拍摄做最后的准备工作。

玛格特-罗比也暂时结束《权力的游戏》的拍摄,从朴茨茅斯赶回洛杉矶,与小罗伯特-唐尼几个人对戏排戏,准备参与拍摄。

像是这种规模很小,墨菲又思考和筹划良久的项目,除了开始时理念上的犹豫和动摇之外,之后的筹备都相当的顺利,到时间接近2011年九月中旬的时候,所有的工作基本上都已经完成,拍摄随时可以开始。

在开机的前两天,墨菲特意把菲力-拉舍尔和大卫-罗比找了过来。

“大卫,拍摄时以自然光为主,不过很多场地需要你利用设备遮挡光线,”墨菲对大卫-罗比做着最后的交待,“不止是室内戏份,我要外景场地的环境,同样产生一种光线阴暗压抑的感觉。”

“我已经做好了准备。”大卫-罗比显得信心十足,“我和灯光组去所有的外景地做过实地考察了。”

“那就好。”墨菲又转而对菲力-拉舍尔说道,“镜头的取景色调,除了一贯的阴暗之外,还要有一种泛黄的质感,以营造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那种感觉。”

这方面,菲力-拉舍尔也没有问题,老式的胶片摄像机和35MM胶片,都有助于摄影组达成墨菲的要求。

每个部门的筹备工作,墨菲都进行了审核,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即便是有些小麻烦,完全可以边拍摄边解决。

按照他的计划,《迭戈-罗斯》这部影片在9月11日正式开机拍摄,最晚不会超过10月25日拍摄完所有的镜头,然后用一个半月的时间来完成后期剪辑。

为了节约时间,后期制作只有两位数的特效镜头需要处理,影片的配乐也不是原创,而是像墨菲最初拍摄电影时那样,选取合适的音乐加入到其中。(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