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下,就在俄军和中华军在西伯利亚地区进行着惨烈的激战,每天都有大量双方的士兵死伤的时候,这两个国家的代表团却是没有就中亚以及西伯利亚问题进行深入的谈判,而是谈起来阿拉斯加来。
这不得不说也是一件挺搞笑的事。
为什么先谈阿拉斯加,而不谈西伯利亚以及中亚问题呢,因为在这两个方向里,俄罗斯方面是不愿意在彻底失败之前就在谈判桌上做出让步,如果战败了割让土地那无话可说,但是如果在前线将领还在苦战的时候,他们这些外交官就把领土给买了,哪怕是他们现在就已经可以预料到,俄罗斯是保不住贝加尔湖以东的领土,但是他们依旧不能这么做。
帝国方面也没有着急,因为胜利的天平是在他们的这一方面,根据军方那边传来的消息,前线部队的作战非常顺利,已经连续攻克了大量贝加尔湖以东地区的俄罗斯控制的城镇。
如今俄罗斯人的两万残兵是退缩到赤塔周边,其他的城市基本都已经被中华军攻克,而且随着中华军的主力逐渐抵达赤塔,随后这赤塔也是守不住的。
这种情况下,所以帝国的外交官们也是乐意把谈判往后拖,等前线彻底控制了贝加尔湖以东地区的时候,和俄罗斯人谈起来就容易多了。
因此目前双方的谈判主要是集中在阿拉斯加以及其他一些小问题上,比如帝国方面强行要求在条约文书上的中文版本里,不允许俄罗斯沙皇采用皇帝、大皇帝之类的称呼,只能使用沙皇或者凯撒等称呼。
因为在帝国看来,普天之下只能有一个‘大皇帝’,那就是大中华帝国大皇帝。
除此之外,帝国是一概不承认的。
比如说德意志帝国的君主威廉一世加冕为德意志皇帝,在向帝国呈递的国书用了‘德意志帝国大皇帝’这个称呼后,就是被帝国外务部坚决驳回了,甚至一度发出断交的威胁,后来德国人在见识了帝国这些人在称呼上的顽固后,也是不得不改用其他翻译,因此后来在中文文本上,用了另外一个翻译,翻译为‘德意志凯撒’,虽然在德文里他们都是同一个意思,甚至翻译成为中文后,这两个字也是意思大体相同,但是在咬文嚼字的帝国看来,随便你们用什么词汇翻译,反正就是不能翻译为皇帝,尤其是‘大皇帝’。
就算在今年,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宣布接受‘empressofindia’的头衔,但是帝国方面也是坚决不承认这个头衔是‘女皇’,翻译成中文的时候是不会翻译为印度皇帝或者印度女皇,而是翻译为印度凯撒。
普天之下,只能有一个皇帝!
除此之外,帝国不管其他国家的统治者是叫国王还是沙皇,又或者是凯撒或者是哈里发之类的,总之不能称之为皇帝。
当然了,这只限于在中文文本里,至于拉丁文、法文、英文等外文,人家怎么翻译大皇帝、皇帝这些词汇,那就是别人的事了,对此帝国方面也是没有过多追究,一般各国都是比较统一使用拉丁文里‘r’,然后以此翻译为各国文字。
帝国的外交官们,特别注重这些细节上,尤其是很多国家的人看来可有可无的事情,比如说谈及外国的使臣到中国想要面圣的时候,这要不要行跪拜礼往往是需要经过一番谈判的,就算不跪拜,行鞠躬礼的话,多少次鞠躬,幅度多大,然后是在林哲面前不能直接转身就退走,还得倒退好几步,然后才能转身退去。
这些礼仪看上去繁杂,但是另外一个方面,这些帝国的官员们强行要求的礼仪要求,是在维护帝国的统治合法性。
外交官们继续扯皮的时候,战争还在继续着,时间进入到十一月的时候,西伯利亚已经进入了冬季,大学开始飘扬。
而这个时候,困守在赤塔的万余俄军残兵也是因为弹药耗尽,粮食耗尽,更因为发生了严重的脚气病等战场疾病而崩溃,这些在之前的战斗里顽强抵抗的灰色牲口们最后在军官们的带领下,一个个是垂头丧气的走出了战壕,然后丢掉了枪支等武器,然后乖乖成为了中华军的俘虏。
赤塔的攻克,意味着帝国的西伯利亚战役已经是取得了圆满的落幕,从四月份开始做战争的准备,九月份正式发动全面进攻,利用西伯利亚的广阔平原的地理优势,投入大量骑兵作战,使得部队的机动能力大幅度提高。
同时猛烈的火力使得了中华军的速战速决战略是获得了成功,两个月的时间里,多线出击的中华军就是攻克了所有的俄军控制的重要城市。
贝加尔湖以东地区的西伯利亚虽然广阔无比,理论上来说,双方投入的十几万兵力撒出去都填不满这片区域,但是地广人稀同样也就造成了另外一个结果,那就是有限的几个城市据点对于双方而言都非常重要。
攻克了某个城市后,基本就可以宣告攻克了方圆上百公里甚至好几百公司的土地,因为这片区域里,除了这个城市外,其他都是旷野一片根本就没有其他敌人了。
贝加尔湖以东地区的失陷,给俄罗斯方面是带来了极大的恐慌,他们害怕中华军继续向西挺进,因此一方面是加大对贝加尔湖以西地区的守备,另外一方面也是给谈判团队发去了最新指示,务必在最小的损失下,尽快结束东线战争。(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