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缺乏训练,文化程度为零。炮台放炮不会瞄准,甚至炮座都是焊死的。无法掌握正确的填药量,炮弹打不够射程,或者炸膛。
总体来说,清军旧军战力比起义农民军还低,这根本不是装备问题,完全是体制的问题。
清军作为一支中世纪军队,却完全没有达到中世纪军队的平均水平。
而事实上,清廷的亡国之象,在所谓康乾盛世时就已经显现。就算没有外夷入侵,嘉庆时的清朝也差不多该亡了。
这么一个政权竟延续了长达二百多年,只能说明打仗不行,但是控制上很有一手,用几乎没有战斗力的军队,控制几亿汉人,这是华皇最佩服清廷的地方。
清军在镇压太平军时,汉人团练武装成为主力,从此朝廷也开始大权旁落。太平军被平定后,这些团练部队也迅速烂掉。同时,汉人大臣们成为封疆大吏,并开始在各个方面尝试近代化改革,最重要的就是编练新军。买船练兵,花的银子如流水。
但此时不管是外部经济入侵还是内部民变叠起,都已经让清政府无力回天。
而且,想要靠向列强国家买新式武器来建立军队,更是搞笑,华皇当初买的步枪生产线,并且从欧美弄来了大量的技术人员,虽然大多数是民间,作坊式的小老板,却非常奏效,华皇买的是技术,而不是武器。
清廷就算是大量买军备,列强无非就是卖更新换代的破烂给你,你和别人落后一个等级的装备依旧打不过。
所以,要自强就得自己点起来科技树,然而满清点的科技树根本就没发展机会,封建体制下,无论花多少钱,科技树也是僵死的。
另外,清政府也没有钱,满清能赔付巨额的白银给洋人,这些赔款并不是直接给而是用关口的关税抵押,以及正常的对内对外贸易的盈利来填补赔款。这种情况下满清的财政都因为关口贸易,得到了一定比重的增加。
洋务派成立的银行以及对外对内的债权投资也负担了满清财务上的补漏。在原本的历史中,北洋舰队除了中央拨款的明面外。李鸿章的买办地方机构的红利也有贴补在其中。
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政治以及局势来说,满清的军队体制已经独立成中央和地方两个职能部门。
中央只有名义上的地方管辖权实则地方已经独立,特别是东南沿海。在原本的历史中,到1900的“东南互保”后,地方和中央正式决裂。
对于这个时代的大部分国家来说,十九世纪是民族主义的世纪,国家机器开足马力宣传民族主义,既可以掩盖阶级矛盾又可以应对外部威胁。
但是对于满清来说,这三个问题之中威胁最大的却偏偏是民族主义,外部威胁反而是最小的一个。
各国都没有能力独吞中国又不愿意让别人得手,其结果就是各国互相牵制,清朝的统治反而安如泰山。
与此同时,清朝即便是想发动老百姓对抗洋人,也没有动员全国的能力。和其他国家统治阶级团结一心不同,满清依赖汉族精英镇压老百姓,但是又忌惮汉族精英反对他们。
由于民族冲突,满清统治者既没有办法像沙俄一样团结统治阶级合力镇压老百姓,又没有办法像法德一样动员平民加强统治,只能在利用汉族精英的同时提防他们,对广大老百姓实行铁腕镇压。
华皇很清楚工业的重要性远在购买军备之上,所以,华皇实际上是很反对战争的,华国在工业体系建立起来之前,消耗不起,应该极力避免正面同英军大规模开战,这也是华皇来英国的原因。
半个月的时间一晃而过,很快到了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生日。
伸手不打笑脸人,华皇亲自到访,又是打着为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庆祝60岁大寿的旗号,英国女王和英国政府高层,也没有理由不让华皇前往皇宫。
这却恰好落入了茹费理精心策划怂恿的暗杀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