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王爷爷好手段,真仙人也!”
随行而入的崔沆一脸茫然,正在心中寻找上一任卫王是哪位时,
就看着李儇冲南拱手,一脸虔诚地拜了拜。
李杰耳朵根子微微一红,清了清喉咙,
“那些东西早有人统计,以金银器皿为主,其他都是宝石珍珠珊瑚之类,约值一百二十万缗,但有个问题,如何将其换成钱帛,总不能每人都发这东西吧?”
由于唐时金银开采量极低,只作为贵重材料制作各种精美的器皿,并不与货币挂钩,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兑换起来极其麻烦。
珍珠宝石就更加难以估值,可以说一样东西价格不稳,在勋贵眼中值钱,但在百姓眼中却不见得。
李儇也是叹了口气,
“我何尝不知道,可如今户部府库之中仅有五十万缗制钱锦帛,不但要支付军中用度,这满朝文武的俸禄更加庞大!
五哥也并非真的要敲你那几车宝货的竹竿,大明宫私库中的文玩宝物只怕八十车都拉不完,用这个借口找你来的目的就是如何将之换成钱粮。”
“那就”
李杰差点就把印发国库券,举国债这句话秃噜出去。
但马上把嘴闭上了。
这里不是后世,举国债大家都能理解,甚至会抢购。
但在封建社会不行!
当年周赧王姬延因为讨伐秦国没钱,就向百姓贵族借了一大笔购置钱粮武器,许诺一旦得胜而归,这些人就可以拿着借劵换取战利品。
结果自然是他没干倒强大的秦国,反而赔了不少城池。
百姓们一看自己的借劵转眼变成了废纸,一起逼着周赧王还钱。
那时礼乐还没崩坏,即便是一国之君也是极讲信用的。
因为没钱还,他只好躲到了一座高台上,最后郁郁而终。
这就是成语“债台高筑”的典故。
后世君王对此深以为耻。
自此后,再没一个皇帝因为国库空虚而向民间借钱,用的手段却极其直接,那就是不断增加赋税!
李儇自然也不敢触这个霉头,就算他想,满朝文武的唾沫都能淹死他。
李杰刚刚灵光一现,倒是想试试,但转念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那时可没什么防伪技术,银票还没问世呢,况且他也不知道银票防伪的那些门道儿,这万一出了纰漏,乐子就大了。
“以国之信,借汝之币”这种国债最早还是晚清时才出现的。
为了弥补国库亏空,慈禧老太发行了第一种,也是清朝唯一一种国债—昭信票。
结果也能猜到,就这老太太的操守,当然是搞砸了。
另外一种可就是自古有之了,甚至比皇帝出现的历史还早,,那就是“卖官鬻爵”!
国家公开卖官,肯定能极快地充盈国库,可后果更严重。
兄弟二人一时无语,一个比一个头大。
崔沆见没人说话,躬身施了一礼。
“陛下,寿王,如今那些关在大理寺的勋贵家人正聚在宫外喊冤,咱们是不是可以这么干?”
当崔沆把主意当着面一说,兄弟二人面面相觑。
你这老头儿也不是什么好人呐,
读书人果然都不要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