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龙妹熬成婆。
年年十月盘龙聚,
祭拜始祖日不落。
呜呼!
众盘龙人齐声高喊:“盘龙过海斩妖孽,功德千秋万年扬。呜呼!”
一头牯牛鼻息中冒着“呲呲!”的怒气,嘴里发出凶恶的“哞!哞!”声,很不情愿地被一个龙兄拽着牛鼻绳,两个龙兄龙兄控制着牛角,再在一群龙妹的鞭挞下,徐徐走上祭龙坛。
这是盘龙族延续四千三百多年的“牛头祭”。
“牛头祭”分两个中心点和十二个分点进行。中心点为祭龙坛和獒龙峒;分点为十二姓氏的大石牌祭祀场,每一个点同步进行“牛头祭”,随着寻龙塔上的钟声为始号,同时十四个点砍下十四头牛头献给始祖,以表达永远为始祖报仇和崇拜怀念之情。
“牛头祭”模拟始祖第一次被害而重生的情景,告诫子嗣,不要忘记杀戮始祖肉身的仇敌鬼牛,让世世代代的子嗣永远驱赶它,不让它再踏入华夏土地半步,同时牢记夔龙让始祖重生的恩情。
跟在牯牛后面的是一群戴着牛头、披着牛皮的龙兄龙妹,他们扮演杀戮始祖的“牛群”。当牯牛到达祭龙坛,“牛群”围着牯牛跳着“牛角舞”,把怀里抱着的青草和谷穗递到牯牛嘴边,牯牛用长长的舌头卷起青草和谷穗塞进嘴里“咕嘟咕嘟”地咀嚼起来,“牛群”的舞步更加欢快起来,围着牯牛发出“哞!哞!”欢叫声。
突然,一个高大龙兄和一位戴着獒龙面具龙兄冲进牛群中,二位龙兄分别扮演“盘瓠”和“獒蘷”,二位不畏生死勇敢地冲向“牛群”,与“牛群”展开生死搏斗。“牛群”回身分别将“盘瓠”和“獒蘷”包围起来,发起猛烈的进攻,“盘瓠”与“獒蘷”虽顽强地向“牛群”发起抵抗,但双拳难敌四手,好汉架不住人多,“盘瓠”慢慢淹没在“牛群”中。“獒蘷”大吼一声冲进淹没“盘瓠”的“牛群”里,抓起“盘瓠”的帽冠,象征着“盘瓠”的魂魄,再冲出“牛群”向外跑去,“牛群”发疯般“哞哞!”的狂叫追逐着“獒蘷”绕着祭龙坛中心狂奔。
“咚!”中央大长鼓如惊雷般响了起来。“牛群”被这突如其来的响声吓得面如土色,惊恐地望着天空抖作一团。“咚……”鼓声又如雨点般响起来,一群龙兄舞动一条长长的“神龙”迅速把“牛群”死死地围住,这是代表应龙的“神龙”,在关键的时候出手相救自己的兄弟夔龙,保住始祖的魂魄。见“盘瓠”得救了,“神龙”离开了场中。“獒蘷”走向瑟瑟发抖的“牛群”并操控“牛群”将倒在地上的“盘瓠”抬起,“獒蘷”再将手里帽冠戴着“盘瓠”头上,命令“牛群”将象征魂魄的“盘瓠”举过头顶,慢慢走到盘王神像前的那个大蒸笼,小心把“盘瓠”放进蒸笼里去,然后“牛群”跪伏在蒸笼四周不停地磕头谢罪。
“杀!杀!杀!”整个盘龙峒响起震天动地的喊杀声,一群祭师慢慢走到牯牛前,直勾勾地盯着牯牛。凶恶的牯牛双眼火红地盯着围着它的祭师,鼻孔里喷出“呲呲呲”恶气,犹如穷凶极恶的魔鬼。
祭师们继续迈着踏罡步斗,不慌不忙地念着咒语。一位祭师将一张画符高举,并在画符上指指点点,嘴里突然喷出一道火焰瞬间将画符点燃,迅速将燃烧的画符扔向牯牛的脊背上。“呼呼哈!”众祭师大喝一声将身上的葫芦摘下,仰头朝嘴里狠狠地灌了一口,低头“噗!”地朝牯牛喷去。牯牛“哞……!”地一声惨嚎,“咕咚!”一声,双腿齐齐地跪在地上,浑身发出“突突突”的颤抖,原先那头凶悍恶魔的凶相已不复存在,变成一堆瑟瑟发抖的肉团。
这时,人群中走出三位穿着不同颜色的高大武士,威严地站在牯牛前面,犹如三尊巍峨的铁塔。
三位武士是该年选定的砍牛手,加上其他十三个点为四十二位砍牛手。祭龙坛和獒龙峒的砍牛手由十二姓氏轮流担任,各姓氏族筛选该年在战事、狩猎、劳作等表现最突出的六位龙兄担任,其他十二个分点则由各自氏族安排,能够担任砍牛手的龙兄视为盘龙族的英雄,更加得到龙妹的青睐。
三位砍牛手代表高辛邹图氏、九黎和三苗三个族群,是当年三个族群团结一心的真实写照,代代相传至今。
选定的砍牛手需戒斋三日,在仪式前沐浴更衣,以示对始祖的尊重。
被砍的牯牛也是提前半年挑选高大威猛雄壮的雄性水牛,砍前七天不准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