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韩于的身份(1 / 2)

清晨,初升的朝阳。这时是辰时初,即上午七点左右。

这段时间可能还有不少老百姓在睡,朱厚照和7个内阁大臣已开始了乾清宫的内阁会议。

了解明史的人,其实是很清楚的,朱厚照这个人,虽耽于逸乐,但不是一个不喜欢不理朝政。在明朝开国之初,他就以“明太祖”,“明太宗”等名号登上了历史舞台。反之,则与明代历代帝王相比,他堪称勤政之君。因为他的一生几乎没有离开过宫廷,而他的工作就是负责给朝廷上奏和处理各种事务。更多的时候,就算他不想进宫去早朝了,他还要求司礼监人员上奏圣旨,或令人把奏折带到豹房,请其批。

河南受灾告急,朱厚照亦深知不可能拖得太久,拖的时间长了,怕是产生变故了。于是,他这样一大早便召见7位内阁大臣,召集乾清宫举行内阁会议。

此时此刻,朱厚照坐在龙椅上,黄案前站立5人、坐下2人。这五个人都穿着西装,但却有着完全不同的装束。站岗5人,曹元,梁储,刘忠,费宏,杨一清。他们都是明朝人,年龄最小的只有十八岁,最大的也不过四十岁。而坐在那里的两个人,就是靳贵与李东阳了。

为什么曹元他们五个人站在一起呢,靳贵和李东阳坐着,表面看来,是靳贵、李东阳年龄偏大,以防长时间开会,两人站得久了,怕是身体不舒服,因此,皇帝特赐座次,算照顾老臣了。其实,事情还要从头说起。当然,事实上,你也知道另一个理由。就是因为两人都曾做过宰相,在朝廷中有重要地位。靳贵与李东阳同为前朝旧臣,两人一为礼部尚书,被称为六部之首,另外一个是内阁首辅。如果两人同时坐在一起的话,那就是皇帝与宰相的关系问题了。让两个人坐在一起也算尊重了他们的身份吧。

内阁会议内容,自然还在讨论怎样治疗河南旱灾问题,及分发边关士兵军饷之事。起初,朱厚照没说江夏什么想法,但要请7名内阁成员谈谈方法。

7个大臣绕了半天,说个不停,或者是赞成先救荒,后发饷,或者是认为应当先发放军饷,然后拯救旱灾。结果是都没说出来,只好听天由命了。反正,说了半天,也没能说一个两全之策。

看到7位大臣不能提出完善的方案,朱厚照内心对江夏的聪明才智更加敬佩。于是他决定去请这位大哥哥入朝做官。他暗道了句,内阁七大臣竟抵不过长兄一个,大哥哥如果能进朝廷做官,帮朕一把该有多好。于是,他决定在皇上面前好好表现一番,让皇帝相信自己能帮他们解决一些难题。然而,这一想法刚升起,朱厚照就再次摇摇头,心中紧接着就添了一句:“还是算了,大哥要是知道朕的身份必然会对朕毕恭毕敬,那个时候事情就不好玩儿了。”

七位大臣见朱厚照摇头,并认为朱厚照对7人不满。七大臣大吃一惊,马上跪在地上大声喊着:“臣等不称职,望君降罪。”

朱厚照微微一愣,他一下子就理解了七个大臣的误解。“这六位大臣是谁?”朱厚照微微一笑,摆手道:“七位爱卿请起,朕并无责怪之意。”

“谢皇上。”七大臣站了起来,李东阳、靳贵再也没敢坐过。

朱厚照说道:“国库现在能调动的银子是四十万两,这已经是极限。”

确实,国库目前存银四十万两,黄金三万两、铜钱若干枚。如果再增加一点,大概就能凑够五十两了吧。经过四十万两的调动,恐怕连官的俸禄也要迟迟不给,等秋税上来了再补。

朱厚照停顿一下后继续说道:“银子才四十万两,但救灾发饷要七十万两银子,其余三十万两银子缺口从哪里来呢?诸位卿家拿不定主意朕不怪你,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但朕倒底有个打算,讲出来给诸位爱卿参详看有没有办法。

一、打时间差,把四十万两分成两份,分别运到河南、边关紧急处理,稳定民心。其次,在到达边城之前,我想把那些空出的二十八两也分给百姓们。然后,我们就利用这些空出的时间来募集缺三十万两,至于募集银子朕早就有所打算,朕决定把这件事交给‘善仁会’。或许,众卿家并不知道这个‘善仁会’为何物,朕向你说明”

朱厚照长篇大论,基本上是复制江夏方案,他的那个啥“打时间差”,善仁会等7名内阁大臣完全不理解。他自己也不清楚到底该怎么做,因为他知道如果皇帝真的想把事情办好,那么就必须先解决掉那些问题。不过,他们终于知道了一个道理,这是皇帝早就想好解决这个问题。

在这个世界上,有比上司提出计划,然后亲自实施的事,雇员白领薪水不务正业比较快乐?这样,臣下自然就不能反对了,纷纷向朱厚照施礼:“皇帝是明智的!”

糊弄完7个内阁大臣后,朱厚照激动不已,宣布散会后决定立即到江夏协商募集赈灾款事宜。

而就在这个时候,逍遥山庄大门,一个穿着黑色交领长袍,正抱一把长剑,立在原地。男子身后跟着一位穿着蓝色长裙的女子。那人仰望着逍遥山庄匾额,确认在此后,直奔门口。

由于逍遥山庄采用会员制,因此,门口时刻都有两支队伍的护卫,担负着会员卡的查验。对经常来参加活动的成员护卫基本上是了解的,男性面生,并携带兵器。他们的武器是一把手枪和一只匕首,其中还有一个人手里拿了一把匕首。双方护卫马上拦住了他。

“诶,站住!这里是私人场所,没有会员卡禁止入内。”

那人抬起头看着两队护卫,淡淡地说:“我找到江夏了。”

说着,那人闷着脑袋往里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