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夜袭乌兰沟(下)(1 / 2)

大明求生记 拉拉袖 1675 字 5个月前

可此时显然是不可能去标出落弹点,所以就需要在炮火攻击前试射一波,打偏了现场立即修正。机会也只有一次,试想敌人不可能让你不断地修正,就算敌人反应迟钝,等到把落弹点修正好,敌人早就四散了,你还得重新再修正。</p>

好在敌人的大营占地很广,盲射的话多少总有些许收获,可是这样做,根本就挡不住敌人发起反冲锋的可能,炮阵自卫能力薄弱,所以就要火枪兵在炮阵前出一里地列兵保卫后方的炮阵。真正冲杀时,还得是虎贲团的护甲骑兵。</p>

炮营在开炮前就需要一个座标,这个坐标不用很精确,只要落弹点是在什么方位、多少米之外即可,接下去就需要炮营一个特有的士兵编制,章子俊给取名为侦察通信兵,肩章上的标识为刺绣的一只信鸽,这也是全军中唯一有配肩章的一个排,共一百五十人。全是平安镇科技学堂毕业的学生兵。能画地形图,能标高的地图,此时的大明地图上很少有标高的地图,都是一些很形象地图,比如一个村子,会画出一口水井,房屋,为了能让不识字的将军们看懂,在图上会真的画出水井的形状,房屋有几间,这里是围墙,也用很形象的砖瓦结构画出来,这路上有几稞松树等等。</p>

而科技学堂毕业的学生兵就不一样,作图都标有数字,绘制地图的三要素是比例尺、图例和指向标。按着统一的米制为单位,除了标出距离外,还有地貌上的标高及等高线。最新奇的是地图统一图例。</p>

在明朝,标示一个城镇就会画上一个城门洞,重要城市就画一个四方的城墙,而采用地图统一图例就不一样了,一个小圆圈表示一个村落或是一个居住点,小圆圈里面有一个黑点表示是一个大村落或是一个小城镇,两个圆圈里面一个黑点表示一个大城或是一个人口众多的重要城市。界线是断线,跟鞑靼的边界是断线中间加上一黑点,长城是曲折线,关隘是一个小叉,河流是双线,目前的铁路黑白断续线,小路是单线,官道大路是粗黑线等等。</p>

所以在开炮前,炮营就派出了二队小旗的侦察通信兵各十一人,沿着山粱沟峁分左右两侧到鞑靼大营南北面上进行计算落弹点的距离。标上图后,派二人返回,其余人数留下来观察,做进一步的调正记录。</p>

等待,等待是最难熬的阶段,首先是不能发出声响,特别是马匹,只能不定地喂食草料及精粮,上万匹马在同一个地方,就当不叫唤,其发出的声响也不小,加上有人还悄悄地说话,吃干粮、喝水、放屁声,动静可谓不大,好在距离鞑靼大营很远,在一公里外,就这样被巡夜的一队鞑靼游骑发觉异常,这种巡夜游骑会在距离营地一里范围内不定地巡视,明军一万人马虽然在一里外,却还是引起了鞑靼游骑的惊觉,派出三人组打着火把深入前出查巡,在黑暗中不定地扔出手中的火把探路,随即又会点亮手中新的火把。</p>

正当鞑靼游骑快要发现对面的火枪兵时,后面的火炮总算等来了侦察通信兵的坐标参数,目前的这种火炮有了参数,也不一定能精确打到鞑靼中军大营,所以必须先用三门炮试射,如有误差再校准。</p>

就这样只听到沉闷的三声炮响过后,在黑暗的天空中划出三点火星,直奔鞑靼大营而去,把前出的这队鞑靼游骑立马驻足仰头观看起来,不一会就看到几声熟悉的炸裂声,冒起了火光,在黑夜中非常醒目,出于本能反应,这队鞑靼游骑不知道是退还是前进,一时不知所措,随即就看到前方一百米处一片抄豆子的声音,这队百人队的游骑纷纷中弹倒下,没有被火枪打中的调转马头往自家大营逃去,可是还没等马速上来,又听到身后一片巨响,更多的亮点从头顶飞过。随着越来越多的亮点从头顶飞过后,再看自家大营方向到处都起火了。</p>

这种蒙古包帐蓬只要被火点燃,很快就会燃烧起来,火势借着风势把边上没有燃烧的帐蓬也一起点燃,鞑靼兵从睡梦中跳将起来,在黑夜中也不知道有多少明军来劫营,只看到处都在起火,还有营内更多的爆炸,慌乱中鞑靼兵连衣服也没穿戴,拼命地往东跑,因为炮弹是从西面打过来,所以要往东跑,跑到炮弹打不着的地方,登时整个大营就像是一个蚂蚁窝被捣毁了般,人员四散,也有许多鞑靼兵,拉上一匹马后,也不知道东南西北,就往大营外面冲,冲出大营后就直奔火枪阵而来,这种敌人在火光的照亮下在明处,而火枪营在暗处拼命地射击,把季佑看的一楞一楞地。</p>

随着火炮打出了五轮后就停了下来,接下去就是重头戏虎贲团的林虎一马当先,挥刀直奔鞑靼大营杀去,而火枪营也是排好了兵列线,枪上刺刀后,往鞑靼大营攻击前进。后面的御虏炮阵也是套马拉着往前冲了。行进到大营跟前,又开始架炮准备等待后续的侦察通信兵送来坐标炮击。</p>

猫在山梁上的侦察通信兵,这一次可是看清了,营内大火正好照亮了鞑靼连营四里的动静,炮火过后鞑靼许多兵,有的骑马,有的狂奔都往东而去,一路上惊动了整个连营的鞑靼人,在没有被炮火打到的地方,鞑靼兵很快就结集起来,组成了一队队骑兵,收拢从前面逃散的人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