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乌梁素海有双城(中)(1 / 2)

还政于朝之归魏 楼顶 1526 字 2022-09-01

跟着北庭都护.曹真一起巡视城池筑造的有十余人,其中大部分人一看就是曹真的近卫部队,紧跟他身后的两人很明显与其他人都不太一样。这两人分别是一名大约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和一名年若半百,但头发却已经花白,而且还有些胖的中年人。走上前一看,这两人竟然都是熟人。

其中一人,乃是在黄初二年五胡叛乱被平息后论功行赏执事,被皇帝.曹丕和曹彰他们特意“关照”,而获封殄虏护军的高勇,高长弓。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也不算是关照,毕竟收复雁门关之时,这位当年年仅十八岁的少年,一马当先,第一个登上了城墙,砍倒了的敌军的军旗,并马上将帝国的大旗插在了雁门关的城楼之上。他身后的士兵们见状军心大振,随即很快便也就夺回了雁门关卫所。

按照他的功劳破格提升,倒是也在情理之中,但最多也只会是一个都尉级别的,或者一个不入流的杂号将军,绝对不会是一个有着带兵权利的护军之职。五胡的叛乱被平息之后,高勇并没有跟着曹彰回长安去,而是被曹彰特意的给留在了并州太原,与并州刺史.征北将军.陈泰做伴。

再后来,朝廷要设立北庭都护府的诏令传到了并州,要求陈泰帮助曹真在乌梁素海筑城一事,如果北方有什么需要,并州一定要鼎力相助。同时跟着这道诏命来的,还有让高勇一起北上的圣旨。

在接到第二道圣旨之后,陈泰只是稍微的愣了一下,便明白了其中的缘由。毕竟,高勇是张家长子张雄的私生子一事,极其的隐秘,即便是到了现在,也只有曹丕、曹彰以及陈泰这么寥寥数人知道。即便是北庭都护.曹真也还被蒙在鼓里,就更别说高勇他本人了。

当年他的爷爷张郃是死在了北征匈奴的路途之中的,再后来其全家被灭门,多多少少跟这个也有点儿关系。而皇帝.曹丕特意安排他北上乌梁素海,其中深意不言而明。不过是想让他代替他们张家的众人,看一看那匈奴的王庭罢了。当然,安排他北上,还有一层深意,是想着让他趁此再多积攒一些功绩,也是为了给他回归张家认祖归宗做

准备。

对于高勇这个年轻人,北庭都护.曹真自然是知道的,毕竟当时论功行赏时的三匹黑马,朝中人人皆知。

这第一个,是连连击杀鲜卑大将凸发.树机能、段泥和首领轲比能,并七进七出敌阵,万余敌人莫不敢上前的十七岁小将文鸯,战后获封驸马都尉。

另外一个,是活捉了辽东.公孙渊,战后获封,骁骑游击将军,盧[lú]奴侯。可最后不在乎任何功名利禄,舍弃了官身,拂袖而去的年轻匈奴人詹台。

这最后一个嘛,就是这个高勇了,虽说相对比前二者而言,他显得并不是那么出色,可也只是因为他的命不好,与这样两

(本章未完,请翻页)

位年轻的猛将活在了同一个时代,是他自己不太幸运罢了。就比如在当初,汉朝骠骑将军.霍去病在世的那个年代,别说是跟他同龄的年轻人了,就连飞将军.李广这样成名已久的沙场名宿,在他面前,也已然会黯淡无光。

只不过北庭都护.曹真以为,此次朝廷派高勇北上,无非是想历练他一番罢了,是怎么也不会想到,这其中还有这么一档子秘事的。后来,跟高勇相处下来,曹真才发现,这个年轻人头脑清晰,思路灵敏,绝对有名将的潜力,。本来他还以为,高勇能够第一个登上雁门关城楼,乃是运气使然,可时间久了,他才发现那绝对不是偶然。

而且这个年轻人为人正直,圆滑而不世故,特别的讨人喜欢因此,在曹真后来每次巡查城池或者做其它事情的时候,都愿意将这个年轻人带在身边。毕竟这么一个有才华、又正直又讨人喜的,潜力无穷大的后进之辈,谁不愿意多多提携一下呢。

如今的高勇,不过也才二十二岁,却因功和一些特殊的原因,被朝廷擢升为了正四品武将.护鲜卑校尉了,其提拔的速度不可谓不快,甚至直接跳过了偏将军、裨将军这种类似于副将的将军。

曹真身旁另外一位头发花白的“中年人”,也是一个熟悉的面孔。他就是当初在朝堂之上,仗义执言的大司农.赵俨,赵伯然。

大司农的本职,是掌管帝国的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以及这类物资的保管,并不涉及城池筑造之事。而负责帝国水土、河工以及营建工程的,乃是三公之一的司空,也就是说这瀚海双城的筑造,其实归现任司空.华歆掌管。

可是一来,司空毕竟贵为帝国的三公之一,乃是帝国最为尊贵的大臣了,自然不能够来这荒凉之地的,不然会被胡人们看不起。二来,那老臣华歆年事已高,今年已经是八十一岁的高龄了,他的身体已然不允许再长途跋涉了。

在平日里,负责这么一座城池的筑造,朝廷也只不过是派出光禄勋麾下的一名功曹罢了,再怎么着也不应该是九卿之一的大司农来。可毕竟这瀚海双城不同以往,其关系到帝国以后百余年的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