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而,也就更显动容。
“今日之后,你们就要读书识字了。”
“尊师重道,学之始也,拜了你们的先生,就开始上课吧。”
没必要长篇大论说太多,想要学习的,不说也会学。
不想学的,口舌费再多,都不过是无用功。
“拜见恩师。”
“拜见院长。”
“拜见先生。”
行了完毕,就是点名了。
许观特请假一天,参加学堂的开学典礼。
身为院长,点名自然也需,他来完成。
被念及名字,孩子们答声到,由自家先生领走。
总共一百五十六人,因都是启蒙阶段,也就不用分年龄大小。
随机先分三个班,由三名先生分别带领。
至于何时再重新分班,那就看他们的学习情况了。
半个时辰之后,所有孩子们坐进了各自教室。
桌上笔墨纸砚都已配备,先生们也站上了讲台。
第一步做了自我介绍,随之就开始授课。
第一堂课,直接教认字,很难让孩子们进入状态。
所以,朱允熥把第一课设成了历史。
从三皇五帝始,是如何兴衰更替,发展到了现在。
整条主线,以故事带动。
故事的主人公,包涵文臣武将,工匠农户。
主要目的旨在告诉孩子们,封侯拜相固是最远大的理想,但工匠农户同样也有成名的可能。
所谓行行出状元,哪一行有哪一行的辉煌。
许观陪着朱允熥,往返于三个教室之外。
望着里面孩子聚精会神听讲,许观感慨良多。
“臣曾拜访多所书院,无论闻名与否,都没有像学堂孩子们这样,人人都饱含如此高的求知欲。”
这些孩子们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自也会倍然珍惜。
“人都有向上之心,当然也就会时长保有求知欲。”
“这些孩子启蒙晚,又生长于田垄之间,资质上佳者少有。”
“教授他们,还得多些耐心,增加他们的尚学之心。”
朱允熥不能时长过来,如何教学,也就需许观盯着了。
“三皇孙的担心,臣和他们三人都说过了。”
“臣也会时刻督促他们,一起推新教学方式。”
第一次尝试,谁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只能慢慢来了。
“今天你既已请假,学堂的事情就劳你盯着了。”
“我去庄上转转,命庄户们配合好学堂的运转。”
学堂就在庄上,往后少不了,有需要庄户帮忙的地方。
补个房屋,修个桌椅,那是必不可少的。
“三皇孙忙,臣正好还有些教学方面的东西,要和他们说。”
不管是否真的有,有许观盯着,朱允熥也放心了。
从学堂出来,朱允熥又去庄上赚了一圈。
他不能经常过来,凡过来就尽量到处走走。
有啥问题,也能早解决。
他在庄上投资这么多,当然是希望能给他带来更大收益的。
因孩子们入了学,学堂周围庄户干活的时候,全都小心翼翼的,深怕打扰了孩子们上课。
见朱允熥过来,纷纷邀请朱允熥进家。
这么多人都邀请,朱允熥答应谁都不合适。
唯一的办法,就是招呼这些农户,一块坐坐。
这些人种了大半辈子田,哪个都比他有经验。
正好集聚在一块,商讨一下来年的春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