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解决办法(1 / 2)

大明:家祖朱重八第182章解决办法

之后没用几天,两淮商会送来了粮。

河南地界不属两淮商会的势力范围,从当地直接买粮肯定吃不开。

唯一的办法,只能从两淮买上,再运送至河南。

一来二去,耗费了不少路程,且还不能加价售卖。

虽不至于赔,但也赚不了多少。

之所以走这一趟,还是朱允熥的原因。

朱允熥呈了陈敬宗的情,在商队到达后,遣了于实亲自迎接。

之后,请商队的几个领队吃了顿饭。

酒足饭饱,随之摆开场子,开始了卖粮。

因来卖粮纯粹是为帮朱允熥,也不打算往这儿扩张生意,所以只在三县城中的闹市区支了个露天的摊子。

值得一提的是,两淮商会开始以平价卖粮后,支在各县的灾棚仍旧没有第一时间撤走。

有人或许因抠门,不愿花钱去买粮。

但基于灾棚馒头的品质,大部分继续吃灾棚的,终究还是因手头拮据。

大明立国近三十年,在很多人看来,老朱是是个穷兵黩武的暴君。

但三十年时间,老朱也出台了不少有利于百姓休养生息的政令,大明百姓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日子并没有想象中的艰难。

绝大部分人还是不至于手头拮据到,连饭都吃不起的。

因而,即便是有那些抠门的人冒领,守在灾棚下面等着官府赏饭吃的人也并没多少。

三县大部分人,还是都排到了的两淮商会的流动粮车下面。

有官府的保驾护航,再加上朱允熥的雷霆手段,当地的一些粮商对两淮商会这外来的神,倒也没敢有过分的举动。

反而在瞅着三县百姓陆续从两淮商会买走粮外,开始渐渐的开卖了自己仓库的。

高价卖是不可能了,可若低价也不卖,那他们囤积起来的粮,怕只能在仓库发霉。

对于这些粮商的主动卖粮,朱允熥乐得高兴,至于他们是否曾打算囤积居奇,高价卖粮,朱允熥不打算追究了。

两淮商会在河南人脉毕竟有限,若把三县的粮食一直担负起来,也有些力不存心,有那些粮商参与,当然再好不过。

进行到现在,三县因蝗灾所引起的一些问题,基本上都已经解决了。

没有这些问题的掣肘,三县即便还没达到众志成城,却也不至于再因各自各式各样的需求而南辕北辙,各自为政了。

有了共同的目标,至少能把劲使到一块。

在城中百姓不在为粮发愁,城外农户陆续收到被官府借出粮的时候。

朱允熥带了些护卫,领着邓一宁,乔晋焘,崔和生,以及舞阳知县杨心如,视察在了三县的农田之上。

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本。

农为百业之首,农事一旦出问题,其他百业都要受影响。

蝗灾肆虐,天下燥热,却也还得尽一切努力,把粮食的损失降到最低。

朱允熥带着凉帽,穿着汗衫,走遍了三县面积最大产量最好的几处农田。

“叶县和舞阳蝗灾最甚,南召相对来说要轻一些。”

老朱给了他两个县,而且还是最严重的两个。

不知是不知道,还是故意为之的。

“不过照目前的情况来看,三县必定都会有大幅度的减产,收粮之后能养活了各县百姓都会不易。”

“在向皇爷爷呈禀时,我会把三县情况如实禀报,请皇爷爷能对三县的农税酌情减免的。”

税收高了,百姓交不上来,那就需要当地官员派人连番催促了。

税都收不上来,要他这个官干啥。

在百姓无力交税,朝廷酌情减免,真正受益的是百姓不假,当地官员也能跟着沾些光的。

因而,朱允熥开口后,还没成行的时候,邓一宁几人便第一时间向朱允熥表达了感谢。

有朱允熥这位皇孙帮着说话,总好过他们自个儿找朝廷进言要来的更好一些。

“朝廷用钱的地方多,我不能保证一定能成功,你们也别抱太大希望。”

朝廷正在八次北征,用钱的地方确实不少,不提前说明,邓一宁几个承了他的情,最后没落成,还以为是老朱不近人情呢。

“蝗灾实在太多了,在我们之前,你们可曾做过哪些灭蝗的事情?”

他们的灭蝗方式若是有效,顺着继续往下,总比重新开拓要省功夫。

四人你瞅瞅我,我瞅瞅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