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因为通过后台的数据能够解读出很多信息。
从这种层面上讲,数据对于开发者而言是一种无声但却直接的反馈。
及时分析后台数据并且根据分析数据解读出来的信息对上线的软件做出相应的调整能使开发者更好的迎合市场和满足用户需求。
从后台数据上看,在过去24小时内林灰共计税前收入19,047,620元人民币税后收入16,000,00080元
又交了三百多万的税,林灰粗略估算了一下仅仅是从6月17号到现在,不到十天的时间里他就交了上千万的税了。
而这些还仅仅是国内收入涉及到的税收。
至于国外收入如果现在一并结算的话,所纳的税额至少是国内收入纳税的几倍。
林灰记得他先前海外宣传《ppybrd这款游戏林灰功花了100万美元,greyret网站建站花了65万美元,买域名总共花了800万美元,涉及到生成式摘要算法海外专利办理花了大概20万美元,专利收购花了165万美元。
而此时林灰软件收入对应的那张卡上的余额是3690万美元。
粗略计算一下林灰通过apptre在海外共收入了47815万美元。
按照615的汇率的话,这些收入对应294,062,250元。
按照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进行个税申报的话意味着林灰将要缴纳470499万元的税。
就很离谱,之所以说离谱不是因为林灰觉得交税多,而是林灰感觉需要交的少。
林灰感觉他已经很努力了,需要缴纳的税也不过才几千万元而已。
前世那些需要纳税十多个亿的个人究竟是什么奇形种?
林灰逆推了一下如果林灰交17亿元的税那起码意味着林灰税前收入10625亿元。
呃,重生二十多天居然还是比不过一个带货的。
看来还是任重道远啊,怎么说林灰也得比带货的牛比。
不过林灰也不用着急,按照相关的规定,个人在境外取得的收入虽然也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但在取得所得的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申报纳税即可。
等明年缴税的话林灰绝对会比十亿多。
不知道个人缴纳超过十亿会有什么隐藏福利?
不过现在纳税这么多已经可以解锁些隐藏福利了,比如说评选个之类的。
不对,不能简简单单地说是福利,更加确切的说法应该是能有机会担负更大的社会责任了。
虽然是更大的责任,但真有这种责任摆在林灰面前需要他去做的话林灰也一定全力以赴。
当然担负社会责任什么的这些都是后话,现阶段对于林灰来说真正要做的还是不断的壮大自身。
不够强大的话别说什么沉重的社会责任了,很可能连种树都种不起。
林灰记得前世某某森林差不多每年就要投入几亿资金。
不考虑将资金进行金融化运作的话,现在林灰全部身家都投进去这样的项目中似乎也只能够勉强维持一年这样。
如此看来,对于林灰而言,财富的量变积累之路依旧很漫长。
想到某某森林项目,林灰突然想起,前世该项目似乎是在16年才正式提出来的。
而现在刚刚2014年,显然该项目还没问世。
这种情况下,林灰以后钱多了完全可以将该项目搞一搞。
啥,每年搭上几亿元的项目还要截胡??
当然要了,并不是所有的项目都必须用钱来衡量。
而且并不是只有纯粹金钱回报才叫回报,涉及到社会名声之类的也是不错的回报。
前世某某森林该项目收获到的一系列成果已经表明了该项目的成功。
林灰记得该项目还获得过联/合/国的地球卫士奖,这可是联/合/国环保方面的最高奖项。
虽然像“某某森林”这种准公益项目很难有直接的商业收益p:间接收益呵呵,但涉足到生态收益却是巨大的。
林灰记得在2020年看到的一篇报道称该项目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超过百亿元。
虽然不清楚这个是怎么算的,但想来不是空穴来风。
另外在弄这种公益项目还能充分践行社会责任。
毕竟无论林灰将来搞什么企业涉及到栽树这个环节也不大可能让员工去种树,大概率是雇佣社会上的人员来进行植树行为。
对外宣称的时候,说“雇佣植树”就lw了,应该叫增加了绿色就业机会,逼格一下子就上来了有木有。
这种每年只花上几亿元就能收获到企业正面形象的事情似乎是很不错的。
而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的事更是有必要去做。
除此之外,这样的项目也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样理念(05年已经出现这一理念)。
这种能够迎合主流的正确的价值观的事情何乐而不为。
事实上,也就是现在的互联网巨头可能还没想到前世某某森林这种助力公益助力环保的全新模式。
万一能想到这种模式,估计各大互联网企业也会抢着去做。
这总比漫无目的的砸钱效果好得多。
当然了将来林灰即便是做,也不会完全照搬前世该项目的细则。
前世该项目只能说是准公益,很难说是纯粹公益。
林灰记得涉及到该项目的是用绿色能量来换树。
但绿色能源获取策略却稍稍有些奇葩。
前世该项目的发起方在涉及到能源获取方式并非都与低碳生活有关。
步行、骑行、公交这些符合低碳生活,产生绿色能量合乎逻辑。
但诸如各种消费行为也能累计绿色能量。
尤其,消费的越多获取的绿色能量也越多,跟消费次数没太大关系。
将消费行为和低碳行为做捆绑,很难说这种行为不是打着低碳的旗号进行诱导消费。
反正有时候给林灰的感觉是,该森林更像是项目发起方的一个赎罪券而已。
通过电子产品和网络数据来植树,实现对算法和程序的不真实参与。
似乎只要创造了这个游戏就真的为环保做出了努力。
姑且说项目的发起方真的进行了努力,但是努力的方向对吗?
对于涉及到物流运输中所产生的种种污染,某某森林的发起方又做了什么呢?
虽然搞了个某某裹裹,但本质上仍然是粗放式的圈地活动,一位追求规模化,实际体验十分糟糕。
这种形式化的东西对快递形式所起到的革新是十分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