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静接着问道:“那对于应用之外的呢,有什么补充呢?”
林灰思考了一会道:“对了,让他们产品改个名字,先前那个名字太拗口了,最起码名字得换个,”
黄静:???
改个名字可还行?
不过似乎也不是不可以。
于是黄静问道:“改什么名字好呢?
虽然林灰内心深处有很多线上办公软件不错的命名方案了。
但眼下租赁的g这个线上远程办公软件注定了只会是一个临时应急之用。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这样的一个临时凑数的东西纵然在同时代对比的话还算是比较靠前梯队里面的。
但以往后几年的眼光看,这玩意别说80分了,就是打60分都堪忧,总之就不及格的产品。
不要说深度协同能做得多么到位,就连最起码的信息降噪之类的东西都尚待完善。
这种情况下,林灰其实对这玩意也没过于看重。
太正式的命名似乎也没什么必要。
之所以提到命名这问题只是因为现在名为“g”的软件在林灰看来确实有点不伦不类。
或许是项目人员的名字缩写?
有这种可能,不过对应成的话就完全是语焉不详了。
反正林灰是没搞懂现下这个名字能有什么比较好的寓意。
这种情况下还是换个名字的好,不过具体换什么名字姑且就完全就给黄静去办吧。
林灰对黄静说道:“这事让他们开发团队来斟酌,或者干脆你来安排就好了。”
黄静点了点头,并且一定会按照林灰的交代将林灰的想法充分转达。
至于林灰是什么想法?
虽然林灰似乎什么也没说,但这并不妨碍黄静去揣测。
一般来说涉及应用适配给客户往往需要是是代入客户的真实使用场景,从而进一步分析客户需求。
具体到客户虽然千变万化,但无非也就是分为专家型客户、主流客户和随意型客户。
专家型客户往往指的是愿意探索你的产品和服务、舍得花时间研究新产品的。
这类客户通常是有很强大的软件开发实力的。
很多时候这类用户不需要软件的原始团队对她们单独适配。
甚至于原始软件的疏漏和不足的地方还会的bg反而会激发这类客户dy的乐趣。
随意型客户指的是有喜欢使用一些新奇的功能,对这类客户往往只要简单适配就可以了。
而骨干行型主流客户不会被你产品的技术所吸引,使用产品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某项任务。
对于这类客户往往是要进行深度适配的。
一般来说客户并不会在这几个标签之间反复横跳。
像林灰现在这种情况明显是属于骨干型客户,对于这样的客户不进行深度适配是不可能的。
反正黄静觉得林灰之所以提到命名这件事不仅仅只是顾念一个名称这件事。
毕竟一个临时凑数的应用似乎没什么必要在名称上浪费精力。
黄静觉得林灰是在含蓄地向黄静转达下让海外的原创团队多搞一些符合中国用户习惯的设计。
同时在设计上要尽量照顾一下中国的用户。
之所以林灰先前在订制任务里面没明说?
黄静觉得林灰只是顾念她和g这个线上办公软件的原创团队认识而已。
于是林灰没当着黄静的面提出过多的方案修改意见。
能如此体恤下属的情绪,黄静越发觉得追随林灰是个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