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只有真正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创业之艰辛。
建安七年的魏石,刚刚在这个乱世立足,房陵太守的位置,也是他融入汉末三国的第一步。
为了能够尽快的提升实力,魏石就像后世的小企业家、小老板,恨不得化身三头六臂,恨不得什么关系都用上,吸纳人才、筹措资金和扩大规模。
刘表的羊毛,魏石准备要好好的薅一把。
刘备那里,他也没想过放弃,新野一带的百姓,能早早的迁居到房陵,避过几年后的大难,也是莫大的一件功德。
仁义两个字,说出来容易,真正做到很难。
魏石只希望,能保持初心,尽可能的保护好身边的人。
魏小娥、韩金一行在榆树湾、韩家湾、邓家湾等村落转了一大圈,他们的回归,让周围熟悉的村民一下热络起来。
“咦,小娥出落得越来越漂亮了,看来石哥儿发达了?”
“什么石哥儿,那是一郡太守,我们要是见到了,要叫一声大人?”
“大人,哎呀,早知道是这样,我当初就应该跟着去房陵,说不定这会儿,也能和韩金这小子一样,锦衣还乡。”
村人见识浅薄。
平日里外出的次数有限,能认识的人,也就是附近村落的乡人。
当看到魏小娥、韩金等早先迁走的人风光回来后,他们本来安逸的心里,终于不再平静。
邓家湾邓氏宗族的族老,在经过一番商议之后,最后决定族中分出一支搬迁到房陵,其余的人则继续留在新野生活。
这种宗族分支的做法,在汉时很是普遍。
至于说,以后是分出去的旁支发展的好,还是主支发展的好,则一切要看造化,谁也不能保证。
“小娥姐,石大哥真的当太守了吗,那是多大的官,有新野城中的刘皇叔大吗?”五岁的邓艾跟在魏小娥的身后,一脸好奇的问东问西。
他有口吃之症,在村里颇受欺凌,也就是魏小娥同病相怜,对他颇是照顾。
这一次邓氏分支,邓艾和母亲权衡再三,最后选择了去房陵求活,而同宗的族叔邓范则选择了留下。
为了在族谱上有个区分,邓艾的名字也作为改动。
“哪一个大,我不知道,不过,我阿兄的本事,可大了,听我嫂嫂说,等再过几年,阿兄也许就能做到刺史了?”
魏小娥骄傲的说道。
她其实也不太清楚魏石和刘备哪一个官大,但本着关系亲疏的原则,自然是力挺魏石了。
“刺史?刺史是多大?我要是跟着石哥儿,那也能和金哥儿一样当个队率了。”邓艾小小的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
队率。
只是大汉军中最低级的职务。
此时的邓艾,还不知道,他以后的军职,会比队率大了不知多少倍。
——
颖川郡,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