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沙苑争锋 第65章 气数之说(1 / 2)

大宋异姓王 花间酒友 1926 字 2023-02-27

秦重这一番打坐,直到太阳初升才睁开了眼睛。只觉胸腹间气息激荡,浑身充满了力量。

忍不住一声长啸,秦重纵身而起,凌空一个旋身,轻飘飘的落在地上。双脚阴阳相合,舒展身姿演练起了太极拳。一招一式如行云流水,连绵而不绝。动静之间,气息鼓荡含而不发。

上一世,秦重就曾苦练过太极,有着一定的造诣。而今施展出来,更加意念圆融,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太极八法得心应手,宛如水到渠成。收势站定,缓缓吐出一口气。

“好,好,好。”白衣老道微笑点头,连道三个好字,可见心中欢喜。

“多谢道长成全。”秦重抬眼看见老道,连忙上前躬身行礼。

昨夜那颗丹药非同寻常,不过半夜打坐,身上伤势不仅尽祛,更加气息顺畅,劲力圆满。秦重知道,这是丹药之功。然而,这还不是最关键的,那一段口诀,才真的是万金难求。

秦重修习过太极拳,但是苦练多年,却仍有劲不达意之感。后世的太极拳,也有吐纳导引之术,然而却极为晦涩,也不是普通人能习得。即便习得,也是不得要领,总觉的少了点什么。

但老道的一段口诀,却如醍醐灌顶一般,引导着气息冲开经络关窍,令任督二脉圆融一体。打个比方,就像一支军队有了将军的指挥,令旗所指,挡着披靡。太极拳也一样,如同有了灵魂。

“先莫要谢我,老道有一困惑,还请小友相告。”老道笑眯眯的说道。

“道长请问。”秦重心里,其实已猜到老道因何困惑。

“请问小友,何处习得太初拳法?”老道盯着秦重的眼睛,目光灼灼如电。

“我方才演练的,是太初拳法么?”秦重问道。

“拳架虽略有不同,但拳意无错,正是太初拳法。”老道言之凿凿。

秦重心中恍然,太极拳原来叫做太初神拳,而且在宋代就已经出现。后世的太极拳,经过了千年磨砺,无数高手修习发扬,已和最初的拳法有了一些差别,但是拳意却完整的继承了下来。

“说来道长可能不信,我也不知这拳法何来。”秦重对此,早已想好了说辞。

“哦?为何这么说?”老道并不着急,慢慢的问道。

“前段日子,小子被雷劈了。待醒过来,脑子里莫名就有了这路拳法。”

“你还被雷劈过?为何被雷劈了?”突地,小禾蹦了过来,一脸诧异的望着秦重。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老道心中恍然,秦重被雷劈之事,在沙苑监和大荔县名声远扬,可谓是无人不知的趣事,老道自然也听人说过。被雷劈而不死,反多了许多记忆,唯有神迹才能解释原因吧?

“嘿嘿。”秦重嘿嘿一声怪笑,冲小禾说道,“你最好还是不要知道。”

“为何?”小禾一皱眉,秦重这话,更引起了她的好奇。

“没有为何,反正你不能知道。”秦重无法解释,总不能直说,老子一泡尿,滋了魁星一身吧?

“为何啊?”小禾恼了,缠着秦重不依不饶,非得知道原因不可。

“且随我来。”老道沉吟半晌,忽然说道。

闻听老道说话,小禾脸上红红的有些不好意思,暂时放开了秦重。其实,她自己都说不清,自己这两日到底是怎么回事,总想纠缠着秦重,听他说话。打打闹闹,只是为遮掩女子的羞涩罢了。

秦重随着老道,径直往林子深处走去。心里面,却也在猜测着老道的身份。按照老道所说,他们第一次交集是在大荔县的牢房里。既然如此高强的武功,又怎会被人捉进牢里?

既然身陷囹圄不得自由,却时隔不久,两人又在龙阳镇外遇到,岂不古怪?他为何身陷大牢?又是如何脱困?他找上自己暗中一路跟随,又是为了什么呢?若说无所图,那不是有病么?

秦重一脑门的问号,却也想不出个所以然,只觉老道身上充满了神秘。

走了没有多远,老道停下了脚步,转身望着秦重。

“你一定很想知道,老道是什么人,对么?”

“道长仙风道骨,神华内敛,想必是神仙一流人物。”秦重抱拳说道。

“呵呵。”老道呵呵而笑,对秦重的吹捧不甚在意。“老道虽也修道,但不是道门中人。”老道说着,又转身往前走去。秦重没有明白老道何意,却也没有接话,跟在老道身后默默行走。

这处林子野生野长,枝丫丛生,根本无路可走。脚下积了厚厚的落叶,踩上去软绵绵的沙沙直响。

“你可知,何为气数?”老道没有回头,出声问道。

“气数?”秦重登时脑子一懵,不知如何回答。气数一词,听到的多了,常常有说某某气数已尽,如论如何折腾也是无力回天。更有说某朝某代气数已尽,即便是岳飞、于谦这样的猛人,也挡不住国祚崩塌。

“民心即是气数。”老道没等秦重回答,自己说出了答案。“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煌煌一朝,得势而起,失势而终。因此朝代更迭,非人力所能挽回矣。”

“民心即是气数?”秦重琢磨着这句话,倒是比什么皇权神授之说,解释的更加实在。

“如今大宋看似繁华,实则恶病缠身,积重难返。”老道无喜无悲,接着说道,“庙堂之上尔虞我诈,蝇营狗苟只为自家算计,谁管百姓死活?文人墨客风花雪月,可能挡得住铁马金戈?”

“啊?”秦重大瞪双眼,不知如何接话。这该是愤青呢?还是清醒人?

以秦重之见,老道所说不差,后世史书之上多有记载。暂不提民间疾苦,此时的朝廷,冗费,冗兵,冗官,就像是三座沉重的大山,压的整个大宋抬不起头来。

按宋制,官员致仕或死亡,子孙可荫补,代代相承。以致有官无职者十常,俸禄则照支。又有“任子”之制。每逢郊祀大典,朝廷大小官员,均恩荫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