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初见马小军(2 / 2)

让子弹飞之所以可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与三位主演的加持是分不开的,苏玖对于这个时期的娱乐圈了解不多,并不知道谁会适合去演这样的作品。

马小军已经被苏玖一连串的信息轰炸的打服了,看向苏玖的眼神也越来越亮。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不打扰了。”

历经了千辛万苦却没有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更关键的是人家指明了说你不行,还有比这更侮辱人的事情吗。

“不过我这里还有另外一个本子,应该非常适合你们,而且不收你们的钱。”

峰回路转,苏玖竟然玩打一个巴掌,赏一个枣的计策,虽然明知道苏玖这样做的目的,可是赫舍里心中也不由得多了些感激的情绪。

翻开了剧本才发现只是一个薄薄的小册子,总计也不过一万多字,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末期,山海关附近的一座名为挂甲台的偏僻小村。

一天夜里,有人把两个装着俘虏的麻袋押送进了村民马大三的家里,其中一个是东洋兵,另一个是翻译官。本来答应好了八天以后来取人,但自此之后便了无音讯。

毕竟是两个东瀛俘虏,关的时间一久容易夜长梦多,要出事。村民们便商议将二人处死,以避免麻烦。东洋兵花屋小三郎起先决意以死殉国,而翻译董汉臣则利用语言上的障碍争取求生的机会。

请来了大清国的斩头师傅,最终也没有把人杀成功。

花屋小三郎为了报答马大三和众村民的不杀之恩,提出与村民完成一笔交易用他们两个,换两车粮食。村民接受了花屋的条件一并护送两个俘虏返回宪兵队。

队长酒冢感到有辱武士道精神,还是同意履行那份约定,并率部队将粮食送往挂甲台。粮食运抵村内,东洋军召集全村老小饮酒欢庆,共享吃喝。当欢庆进行到一半,酒冢突然向部下宣布东瀛战败的消息,于是形势出现突变,东洋军开始杀戮无辜民众,整个村落化成火海。

不久后果脯队伍接受了这些东洋兵的投降,可是幸免于难的马大三假扮成烟贩,手持利斧冲进日军俘虏营,见人就砍,鬼子死伤数人。而他最终被国民党士兵所擒,被判处死刑。执行死刑的正是那个与他们曾经朝夕相处的花屋小三郎。

马小军看完了整个剧本才发现原来并不需要太过于惊奇的情节也能将故事演绎的如此精彩,相较于两部作品,一个更注重于外在的形,一个更重视内在的核。

马小军甚至于会更喜欢这后面的一部作品。

而赫舍里发现这竟然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剖析那一场战争的故事,赫舍里从小到大看过无数这种题材的电影,可是却第一次发现竟然真的有人可以把喜剧感和严肃感融合的这么好。

尤其是那一句大哥大嫂过年好,你的我的爷,我是你的儿。

一个人的性格的产生主要的因素是在于环境的影响,总结来说就是家庭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花屋小三郎在村民这里表现得没有任何危险性,只像一直不停炸毛恐吓示威的小猫,可是一旦回归到了他本身的环境,又会随时变化成为猛虎。

最关键的因素在于他根基上的精神没有变。

花屋在队长酒冢的命令下可以举刀杀向村民,在果脯的队伍下同样可以举刀杀向村民。归根到底他们只是工具,是被人唤醒了心中的魔鬼。

身为一个本职是心理学的京师大学的学生,从中赫舍里看到的东西要更多一些。

“好,我们就拍这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