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备战(1 / 2)

蒋方正说道:“各位长官,各位同僚,讲德国不得不说一下如今德国的由来,18世纪中叶,德意志地区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由十数个大小不一的日耳曼人小邦国组成的“日耳曼邦联”,分裂造成德国国内市场经济无法发展因为各邦关卡、课税重重,商品无法自由流通,在欧洲大陆也无法与其他列强鼎立。

故其中的最具实力的第二大邦普鲁士为了建立统一的德意志帝国进而与奥地利、法国等列强争夺欧洲大陆霸权,于公元1870年,奥托冯·俾斯麦诱发法国开战并击败法国。

在这场战争中法国大败,御驾亲征的法皇拿破仑三世被俘。普鲁士大获全胜,后乘势率各邦国联合建立统一的国家—德意志帝国。法国战败后,被逼签下普鲁士首相奥托·冯·俾斯麦所开出条件非常苛刻的和约:

《法兰克福条约》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洛林予德国,并赔款50亿法郎,普军在收齐赔款前,可驻军于法国。

此外,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一世的登基大典于法国的凡尔赛宫举行,这大大羞辱了法国,挑起德法两国之仇恨,战后法国复仇主义盛行,无数法国人发誓要报复德国。法德已成世仇!

普法战争后,德国总理奥托·冯·俾斯麦担心法国报复,因此采取结盟政策,以孤立法国。他本来让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及沙俄帝国结成三帝同盟,可是后来在1878年柏林会议上,俄国因巴尔干半岛问题,而与奥匈帝国发生利益冲突。1879年德国选择与奥匈缔结秘密的德奥同盟。此外意大利在争夺北非土泥斯失败,让法国在1881年兼并该地。为了争取支援,意大利、德国和奥匈帝国结盟,是为三国同盟。

俄国得知德奥两国签订德奥同盟后,十分不满。但俾斯麦是一个老练的政治家,为了保持与俄国的良好关系,于1887年与俄国签订《再保险条约》。可是俾斯麦在1890年下台后,新任德皇威廉二世不想维持俾斯麦定下的同盟制度,任由条约终止,而选择只与奥国为盟。法国向俄国提供资本,实现其工业化后,在1894年与俄国结下军事同盟,是为法俄同盟。

这就是德国的基本情况。”

姜元点点头,站上台说道:“不错,方正说的很对。法德已成世仇,这两个国家已经是不死不休。而此时,俄国与法国结盟,无异于一旦爆发战争,德国将腹背受敌。

但大家不要忘记一点,我们从欧洲带回来的Marxism不是让大家看看而已,Marxism里有个重要的原理,经济决定政治。

经济及工业化发展催促着当时各国政府争夺殖民地以取得原料供应地及市场,在俾斯麦时代,鉴于统一德意志帝国初立,故对殖民地的争夺较少参与。

后来,德国国内商人势力兴起,便要求德国政府争取海外资源和市场。威廉二世即位,俾斯麦被罢后,威廉二世认为德国殖民地太少,原料产地及商品市场不足,实行世界政策,要求重新划分全球势力范围。

这触犯了老牌殖民大国英国和法国的利益。所以,越往后,英法与德国之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就越大。”

蔡学松看着世界地图,仔细思索,说道:“所以说,这就是为什么德国会同意师长的条件,愿意将工业备份基地放在中国了。”

姜元点点头:“是的,就是这样,我们山西拥有无比丰富的原材料,在这里发展出发达的工业完全是可能的。”

李钧举手提问:“可是我们也要给他们二十万吨矿石啊!这可不是小数字。”

姜元肯定了李钧的说法:“没错,二十万吨确实不是小数字,但是是分十年!十年后,德意志帝国还在不在世界上恐怕还是另外一个问题。”

众人一时间难以接受:“师长,德国就算要和英法打仗,但德国也不弱啊!”

姜元首先肯定了众人的思考,说道:“这就涉及到另外几个国家之间的事情了。在西历1887年,英国鉴于法国在埃及、俄国在巴尔干日益扩张,威胁英国前往远东的贸易航道,和意大利组成《地中海协定》,互相保证维持地中海、亚德里亚海及黑海的现状。

而意大利则支持英国在埃及的行动,经德国首相俾斯麦支持下,奥匈及西班牙均加入协定,是为《第一次地中海协定》。

同年十二月,英、奥、意三国商定共同维持近东现状,对抗俄国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之影响,是为《第二次地中海协定》。

不过两次协定没有明确规定英国承担具体的军事义务,故英国并未放弃其光荣孤立政策。

直到德国海军日扩,威胁英国的制海权,英国才着手在欧陆寻求盟友。

西历1904年,英国终与法国签订《英法协约》,但此协定并非军事同盟,而是一项解决两国有关殖民地纠纷的协定;相对于德奥同盟或法俄同盟,其合作无疑是较为松散。

1905年法国向摩洛哥提出改革方案,企图将之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然而摩洛哥深感法国侵略的压力,欲援引德国抗衡法国。但当时德国对摩洛哥虎视眈眈,怀有野心,法国士气不振,德国又欲试探英法协约的合作程度,而且此时国际环境对其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