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强行军(1 / 2)

1850再造中华 左茂行 1528 字 2023-04-22

寨墟是一处不大的盆地,四周群山环抱,东西、南北方向各有一条官道。从寨墟出发,往西可达横州,往北可达贵县,往东北可达兴业县,往西南可达灵山县。

因此,寨墟是一处不折不扣的交通要隘,关系清军退路。

在黑旗军总司令部兵棋推演中,清军如果撤退,最有可能会经过寨墟后撤。

之前,横州尚在黑旗军手中,清军以横州为前线,主力离寨墟不远,只有一天路程。

黑旗军弃守横州后,清军进据横州,以永淳为前线,主力离寨墟越来越远,需要两天才能退回寨墟。

在冷兵器时代,战争节奏较慢,这种路途上的差别并未引起清军的注意。正是这个细微的差距,却被黑旗军有效利用,成为黑旗军堵住清军的关键。

从大岭至寨圩,陆路距离约为五十公里,且以山路居多。现代人营养良好,体格健壮,每小时平均可走五公里。若走山路,每小时走四公里总是可以的。

如果这样算,五十公里山路,不到十三个小时就能走完。

但部队行军不是普通人散步,部队行军需要休息、调整队形、吃饭、安营扎寨……

解放战争时,三野部队曾创造过24小时强行军125公里的壮举。这125公里,以平原为主。

抗美援朝时,志愿军113师曾在14小时内完成奇袭725公里。这725公里,却以山地为主。

晚清时,士兵营养不良,战争节奏也慢。正常情况下,步兵在平原一天可走二三十公里;若是急行军,一天可走三四十公里。

清军广东陆路提督陶煜估计,黑旗军训练有素,广西兵善于攀跃。若杨烜果真派兵争夺寨墟,必以步兵为主,至少要24小时方能从大岭抵达寨墟。

清军主力距离寨墟有八十公里,正常行军要两天时间方能抵达。但陶煜自恃手下骑兵多,只需12个小时便可到达寨墟。他派骑兵先行抢占寨墟,自认为得计,可立于不败之地。

却说步兵一师师长杨田,率领三千多名官兵,自大岭登陆后,便一刻不停地奔向寨墟。为了加快行军速度,每名官兵只带两天的口粮,火炮亦以四百斤以下的轻型火炮为主。

海军三支队运力有限,杨田只带了一百多匹骡马,勉强能够运输步兵一师的火炮、弹药。

杨田亦不能骑马,与官兵同甘共苦,一路小跑向前进发。

从大岭出发时,步兵一师与海军二支队相距较近,彼此隔着一条武思江,一个朝寨墟进发,一个朝木梓墟进发。

一开始,两军体力充沛,彼此还有说有笑的,一边调侃着对方,一边竞赛着看谁跑得快。

走了一个小时,刚开始的兴奋劲儿没了,两军官兵都沉默不语。这里已是敌后,不时遇到三三两两的清军,大多落荒而逃。

海军二支队长陆顺德按捺不住,下令部队加速行进,从小跑变为奔跑。

步兵一师这边见状,前锋不想落后,也不自觉地加快了速度。

杨田本在闷头走路,猛一抬头,竟发现部队队伍松散,拉长了许多。拿出望远镜一看,他发现前锋正在加速行军,从小跑变成了奔跑。

杨田连忙传令前锋,放慢行军速度,保持小跑,不必加速。

不一会儿,参谋长王征跑了过来,骂道:“他娘的,海军二支队不讲武德,嫌小跑太慢,直接换成冲刺了。”

王征做过私塾先生,后混入天地会至臻堂担任“白扇”。他也算是个读书人,因为在黑旗军中混得久了,说话也变得粗鲁起来。

杨田说道:“木梓墟离大岭只有十公里,陆支队长就等不及了,扰得我们的前锋也跟着浮躁起来。咱们可千万要沉得住气,寨墟离大岭足有五十公里呢,还以山路居多。

“像陆战队那种跑法,官兵跑不了一个小时就吃不消了。但兵贵神速,咱们原计划用十个小时走完全程,只准提前,不准滞后。”

开战之前,步兵一师搞过几次强行军训练。最快的一次,部队在十个小时内走了四十八公里。但部队队形拉得极散,实际只有不到四千人在十个小时内抵达终点。

这次长途奔袭寨墟,重要性不言而喻。步兵一师集合全师三千员精锐,试图打破记录,在十个小时内走完五十公里山路。

十个小时走完五十公里山路,平均每小时也就是五公里。普通人只要经过简单的运动训练,都可以在一个小时内走完五公里山路。

关键是,要连续行进十个小时。中间必须停下来休息、吃干粮,中途还可能遭遇敌人。

清军一向散漫无纪律。这种高强度的长途奇袭,对他们来说无疑是天方夜谭。

杨田知道,即便自己这三千手下都是精锐,也不能像海军二支队那样突然加快速度。这种长距离强行军,最好的方式便是匀速前进,不快不慢,方有坚持下来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