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带着这支新募来的兵马,在江西一带打仗。虽是新军,战绩却丝毫不弱于塔齐布麾下的老湘军。
曾国藩为人大度,干脆让左宗棠节制江西军务。塔齐布虽是湘军元老,原本只是湖南绿营中的低级军官,老早就知道左宗棠“二巡抚”的威名,欣然接受左宗棠的节制。
湘军在江西的布置是,以左宗棠为统帅,驻瑞昌,以塔齐布为湘军大将,屯兵九江城下。
左宗棠开始节制江西军务时,塔齐布已在九江屯兵多时,师老无功。对此,左宗棠非常不满,主张越过九江,经略皖南,以威胁江苏、浙江。
在他看来,皖南多山,交通不便。湘军虽然器不如人,但官兵多为山民,吃苦耐劳。而革命军虽然武器先进,但后勤压力大。到了皖南,革命军弹药供给困难,战斗力锐减。
湘军可在皖南缠住革命军,然后再调集重兵进攻九江、湖口,方有攻克九江、湖口的希望。
曾国藩胆小稳重,不敢采纳左宗棠的建议。眼看革命军相继肃清皖南、皖北,左宗棠大为懊恼,一得空就大骂曾国藩没见识,让湘军错失了良机。
(左宗棠好胜心强,一辈子都想超越曾国藩。又喜欢说大话,干什么都要抬高自己,贬低曾国藩,在历史上被传为笑谈。)
此时此刻,左宗棠仍算是曾国藩节制下的部下,依然在部下面前大倒苦水:
“老曾这厮,真是糊涂脑袋。当初他要是用我的计策,派兵经略皖南,一定会打乱粤匪的部署。南京为粤匪首都、苏南浙北天下富庶,与皖南近在咫尺。
“那时候,皖南还是长毛秦日纲的地盘。以我军的实力,何愁不能打败长毛,占据皖南像这个顿兵九江城下五六个月,寸步不前,战功毫无,只有被动挨打的份。
“你们想想,要是粤匪缓过劲了,派大军支援九江。以我军的实力,焉能挡住粤匪昨天,粤匪放弃小池口,诸位都来贺喜,我看倒是个坑。
“粤匪占了皖南、皖北,下一步就要来江西、湖北。他们怕我们后撤,先示弱于我,诱我东下,继续围攻九江。我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真是为难!
“……”
左宗棠讲话最是滔滔不绝,让人无从招架。亲兵好不容易得空,告诉他江西巡抚文俊派人送来了急信。
左宗棠眉头一皱,让人把折差请入中军帐。
那折差知道左宗棠架子最大,最讲礼节,当即磕头下拜,说道:“大帅,请您救救南昌一城百姓!”
说罢,他从贴身口袋里掏出护书。护书已被汗渍浸得油腻,一名护书取过护书,取出藏在里面的文书。
文书被护书保护得很完好,但透着一股腥气。一旁的沈葆桢留了个心眼,替左宗棠取过文书,展开后触目惊心。
沈葆桢正在担任江西担任道台,正式职务是广饶九南道,管辖广信、饶州、九江、南康四府。他是林则徐的女婿,而林则徐也算是左宗棠的恩人。
左宗棠出任湘军统帅后,便把沈葆桢招致麾下,让他负责保障粮饷弹药。
(历史上,沈葆桢曾任两江总督兼管台湾,是中国近代造船、航运、海军建设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曾主持筹建福建船政学堂、南洋水师、开发台湾。)
这张薄薄的文书,乃是江西巡抚文俊用血写成的,内容言简意赅,说是革命军派兵奇袭南昌,南昌一城百姓危在旦夕。又说南昌绿营兵实力微弱,请左宗棠立马派兵增援。
文书言词恳切,甚至有些卑微,不像是巡抚的求救信,倒像是南昌知府的乞援信。
左宗棠听沈葆桢念过文书,对江西折差说道:“兄弟,你先去吃口热饭,明早我给你准信。”
那位折差大吃一惊:军情似火,何敢有一日的耽搁可左宗棠手握重兵,自己一个小小的折差,根本就不敢质问左宗棠的决定,左宗棠也根本无需向他解释原因。
折差悻悻而去,左宗棠也屏去众人,与部下开始密议增援南昌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