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干涉日本,帝国出了很多力,下了很多功夫。战后,五政委员会将大力重建长州藩。如果一切顺利,长州藩将成为日本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
“我在想,从长远上看,这是否符合中国的持久利益呢?环顾东亚诸国,交趾、朝鲜与中国文化最近,为中国故地,可纳为中国的行省。
“日本虽然师法中国,却别具一格,自成一派。自宋朝之后,日本便与中国渐行渐远。中国从未将日本置为行省,未来也不大可能将日本置为行省。
“日本人的民族性格颇为坚韧,又是海洋民族,文化具有开放和包容性,易于接受新事物。日本具有变法图强的潜力,但也具有威胁东亚秩序的潜力。
“在中华文明圈内,日本是个不稳定因素,值得我们的警惕。”
随着帝国实力的扩大,帝国在外交上不再提东亚共荣圈,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的概念-“中华文明圈”。
顾名思义,只要是中华文化传播到的地方,均可称之为“中华文明圈”。东亚共荣圈范围较窄,范围大致限于东亚。中华文明圈则可以涵盖更多的范围,可把南洋、中亚、绥远等地区涵盖了进来。
民间的学者甚至声称,只要是华人移民所至,均可称为中华文明圈,譬如澳大利亚、西伯利亚等地区。
外交乃国之大事,一直由杨烜亲自把舵。他不认同陆雨晨的观点,说道:
“老陆,你的观点还是狭隘了。当初我们为什么反复强调,长州藩必须无条件投降?为的就是要彻底改造长州藩,以长州藩为标杆,开启日本幕府收复各藩国的先河。
“帝国为什么要支持幕府呢?因为改良比革命更为温和,历史惯性更大,进步更为迟缓。我们支持日本幕府通过公武合体运动,改良现有的幕藩体制,反对西南雄藩掀起暴力革命。
“英国的对日外交已经日趋明朗。他们大力支持萨摩藩,与帝国唱反调,实际上是支持萨摩藩的尊王攘夷运动,支持萨摩藩等外藩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日本政权。
“中国面临内忧外患,为何中华帝国进步神速,满清进步迟缓?因为帝国是一个革命的政权,满清是一个保守的、充其量正在努力改良的政权。
“革命可以破除固症顽疾,犹如猛药去疴,见效明显。改良需要克服历史惯性,在原有基础上修修补补,见效缓慢,治标不治本。
“满清在改良上做了大量的努力,对比中华帝国,进步实在是太慢了。日本幕府所主张的“公武合体”,与满清新政一样,都以改良为主旨,措施小、见效慢。
“萨摩藩等西南雄藩所主张的‘尊王攘夷’,将推翻幕府,颠覆日本现有体制,威力不亚于一场革命。一旦成功,外藩一可以搬出天皇,号召全体日本人,二可以打烂旧有的利益藩篱,大刀阔斧地开展变革。
“日本与中国一样内忧外患,除了改良和革命之外,找不到第三条道路。从中国的长远利益出发,我们当然要反对英国支持的革命路线,支持幕府主导的改良路线。
“当然,在当前的中华文明圈内,日本固然是个不稳定因素。但日本遇强则弱,遇弱则强。只要我们足够强大,日本就只有乖乖服从的份,不足以挑战由中国主导的东亚秩序。”
于是,委员会讨论通过了陈至立草拟的《马关条约》草案。
接下来,研究中英谈判问题。近两个月,中英就日本问题、货币问题、缅甸地位、印度和西藏划界问题开展了长时间的谈判。在其他问题上,中英双方取得了共识。唯独在货币问题上,双方互不相让。
英国认为,中国法币实施金银复本位制,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导致东亚各地盛行法币,对英镑有挤压之势。
英国贸易大受影响,本国金融业出现危机,银行贴现率屡创新高,目前已经达到了15-20的水平。如果不加防止,英国银行很可能面临挤兑危机。这对高度自由竞争的英国资本主义经济来说,后果将是灾难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