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时分,战鼓声响彻战场。王恭下达了攻城的命令。</p>
以刘牢之率领的两万兵马作为攻城的前锋,中军两万兵马作为第二梯队待命,展开进攻。</p>
北府军的家底厚实,即便谢玄当年在邺城损毁丢失了大量的攻城器械,但此次北府军还是携带了两百多架攻城投石车和大量的床弩攻城车以及云霄攻城车数座。</p>
在战鼓和号角声中,大量的攻城器械抵近城下,开始对着城头和城楼倾泻石块和箭支,对城头守军进行压制,以掩护攻城兵马的进攻。</p>
东篱门城墙上下顿时陷入了一片烟尘的笼罩之中。城头守军纷纷躲藏,以规避投石车的和床弩的轰击。场面一时颇为混乱。</p>
与此同时,刘牢之的两万兵马缓缓前移,在五百步之外停下。所有的兵马全副武装,黑压压的兵马铺天盖地,中间夹杂着数座高耸如塔的攻城云霄车,数十架冲城车和上百辆满载木料,准备搭建护城河浮桥的车辆。</p>
兵士们神情紧张的等待冲锋命令的下达,尽管从刘牢之而下的大部分北府军将士都满脸的不情愿,但箭在弦上,也不得不发。</p>
半个时辰后,投石车的轰炸结束。令旗落下,铺天盖地的北府军兵马发出震天的呐喊,向潮水一般涌向城下,开始了对建康东城的进攻。</p>
建康城,自成为大晋都城以来经历过数次危险的境地,曾数次被占领。当年苏峻之乱,苏峻的兵马曾入京城之中。桓温当年率数万大军兵临南城之外,在武力胁迫之下,谢安等人也不得不妥协,让桓温行废立之事。</p>
但是,所有之前发生的一切,没有一次是在正面攻城之中建康城被突破城防进入。不是内部分崩,不战而降。便是大军陈兵于城外,以武力胁迫的方式逼迫朝廷达到目的。如今日这般要以兵马正面进攻建康,还是头一回。</p>
王恭显然没有思考这里边的原因,崇尚武力的他,认为武力可以解决一切。但其实,真正的威慑是武力胁迫之下,令对方屈服,而不是真去攻城。因为建康城单凭武力攻城的手段可不是那么容易攻破的。</p>
自从建康城成为都城以来,城防的建设便一直是重中之重。原先外廓的城墙低矮,但很快便重新筑造,并且连续加高加宽。特别是经历了多次大乱之后,京城的防御体系的加固和完善更是不遗余力。</p>
如今的建康城,外廓城墙高达到四丈,宽约六丈,恐怕是天下所有城池之中最为坚固的城墙。城垛厚达两尺,近一人高。城墙上修建有大量的箭塔敌楼。因为城墙厚实,所以,城墙内部高处还有大量的中空之处,内侧挖掘有藏兵洞。</p>
最为坚固的事城楼城门的位置,城楼三层,以夯土青石建造,高大坚固。下方城门以原木铁条制作,双层城门,厚达尺许,重达干斤。大量的铁制拒马在战时用粗铁链缠绕串联,密密麻麻的摆放在城门洞中。就算是城门被攻破,敌人也休想冲进来。更别说还有断龙石了。一旦有需要,断龙石落下,厚达数尺的巨石会让进攻方望而兴叹。</p>
除此之外,城外的护城河又宽又深。河堤两侧遍布埋铁刺,再种植蔷薇荆棘等带刺的植物掩盖。春夏之时,绿油油一片,开满了各种蔷薇花,甚是好看。但殊不知,花海之下,是大量的尖刺之物,形成了护城河堤上的巨大障碍。</p>
谢安当政之时,花了大气力建造建康的城防体系。或许是当时内外部的威胁太大,又或许是因为谢安内心中维持大晋社稷的决心使然,在那几年,建康城慢慢的武装到了牙齿。</p>
而今天,王恭的兵马是第一波体验建康城的獠牙的人。</p>
进攻来的汹涌,反击来的也超乎寻常的快。投石车的压制气势汹汹,但是大量的守军在城垛的保护之下,在藏兵处,在箭塔敌楼的保护下损失的并不多。他们甚至无需下城躲避,在投石车的轰击结束之后,他们便已经在烟尘之中就位。</p>
当刘牢之的北府军前军冲到射程之内的时候,城墙上万箭齐发,箭如雨下。密集的箭雨几乎遮蔽了阳光,在大地上投射出巨大的阴影。城下进攻的北府军顶着盾牌,在箭雨之中冲锋着,每前进十余步,便有数以百计的兵士中箭倒下。</p>
当他们冲到护城河边缘的时候,死伤人数已达干人。这个损失是进攻方万万没有料到的。</p>
但更可怕的噩梦还在前方。</p>
此次进攻的方略是步兵先攻到城下,发动攻城作战。后方再在护城河上搭建桥梁,供攻城器械通过。</p>
建康城的护城河太宽阔。要提前搭建浮桥,难度较大。必遭到对方火力的重点打击,死伤定然惨重。而且攻城器械并不多,那并非攻城的重点,只是辅助。更多的是依靠最为原始的云梯攻城进行强攻。</p>
这种情形下,快速渡过护城河抵达城下,反而是更为快速简便的方式。</p>
当然,前提是,兵士们能够以泅渡的方式迅速强渡十余丈宽的护城河。</p>
好消息是,北府军将士日常的训练之中包含了登船作战的训练。兵士们大多学会了游水泅渡,所以此次进攻便以泅渡作为进攻的手段。要求兵士们直接下水游到对岸进攻。将云梯木筏作为辅助泅渡的工具,一举两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