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飞手中这件小碗,高七公分左右,敞口,口径九公分,足径四公分。
手指轻轻一弹,发出铜磬一般清脆的声响。
胎薄如纸,釉水均匀油润,仿佛美玉一般,泛着莹莹宝光。
手电光下,胎体极为通透。
甚至在反方向,隔着两层胎壁都能看得到自己手指的轮廓。
声如磬!
明如镜!
薄如纸!
青如天!
这就是神瓷柴窑!
永远无法复制的传奇。
它的出现,既是一种巧合,更是匠人们智慧的结晶。
柴窑瓷器,其实就是钧瓷的一种,也可以说是钧瓷的升华之作。
郑州市新密月台原名“阳子台”,是春秋时期郑国的弭邑城。
当地盛产煤炭、铝石、黏土、石灰岩、玉石和翡翠石,黏土和翡翠石是烧制钧瓷的上乘原料。
月台村依嵩山支脉傍洧水,生长着大片的桑树林,桑树是烧制钧瓷的上好燃料。
这一切,使这里具备了烧制钧瓷得天独厚的条件。
从唐朝时候起,这里就开始烧制钧瓷。
到了后周时期,周世宗柴荣在此建立了专门烧制皇宫钧瓷用品的官窑群。
柴荣的弟弟柴贵是虢州防御使,将月台交他管辖,柴荣命柴贵监管钧瓷的烧制,烧制钧瓷的窑就叫做“钧瓷柴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