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贤妻(1 / 2)

举汉 反听 1190 字 2022-09-02

“仲达……”诸葛亮站在大青之上,极目眺望南方。

刘景强势崛起于南方,对诸葛亮内心触动极大,甚至动摇了他隐居隆中,以待时机之心。

诸葛亮素知刘景心怀大志,如今据有荆南,自当雄飞,内心很是为好友感到高兴。

诸葛亮平日饮酒极有节制,此刻亦不禁想要一醉方休。随后三人结伴下山,便如徐庶先前之言,诸葛亮取出家中美酒,与崔钧、徐庶开怀畅饮,不加节制。

三人皆是酒量过人之辈,从日中一直喝到黄昏,崔钧率先不胜酒力,醉倒于食案下,被诸葛亮、徐庶扶入偏室休息。

诸葛亮、徐庶之后也停杯不再多饮,并肩站在庭院当中,一边散发身上酒气,一边随意闲话。

徐庶在与诸葛亮谈及刘景时,心里十分羡慕对方少年得志,二十二岁就成为一方诸侯。

徐庶感叹万千地道“我少时游侠,年十八岁替好友报雠,为不让人认出,以白垩涂面,披头散发,结果还是被郡吏抓获。当时我被郡吏绑在车上,游行市中,狼狈无意形容。幸得诸友解救,才逃过一死。从此以后,我不再游侠,而是折节学问。

初平中,颍川纷扰不断,我和(石韬)广元南下襄阳避祸,至今竟已有九载。孔子曰‘三十而立。’我今年已二十九岁,眼看而立之年,却仍然一事无成。”

诸葛亮听罢若有所思,问道“元直是动了出仕的心思吗?”

“是。”徐庶颔首承认道,“不瞒孔明,我当年放弃舞刀弄戟,更换疏巾单衣时,便立志而立之年,当有所成就,如今期限将近,心中不免惶然。”

诸葛亮看着心情低落的好友,又问道“元直属意于谁?许都?荆州?还是……”

徐庶苦笑道“我乃寒门出身,又无名望,不管是北归许都,甚或效命襄阳,都难以得到重用。我埋头苦读《诗》《书》《申》《韩》十余载,博通儒、法,若位只小吏,何以甘心?”

诸葛亮一听好友这话,哪还不知他的意图,说道“元直是想要南下投奔刘仲达?”

徐庶说道“我虽与刘仲达素未谋面,但孔明不是常言‘刘仲达出身宗室,名达天下,却有古君子之风,上能结交四海名士,下能延揽市井豪杰。’若刘仲达果真如孔明所言,不重出身,只重才能,我自当奔之。”

“刘仲达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皆我所见,断然无假。”随后诸葛亮又道“元直岂不闻刘仲达所作《侠客行》?他不正是借着此诗自比信陵君吗,元直更有何虑?”

徐庶心中大定,问诸葛亮道“孔明,你难道就没想过南下投奔刘仲达吗?以刘仲达对你的重视,千石之位唾手可得。”

徐庶作为诸葛亮的好友,非常清楚刘景对诸葛亮的重视,到了何等夸张的地步。在荆州南北大战爆发前,刘景几乎每隔一两个月,就会与诸葛亮通信,而且每次都会送来大量的礼物,从亲手所写字帖,到南海珍玩奇物,应有尽有。如果不是刘景已经结婚,徐庶都要怀疑他是不是对诸葛亮有什么不切实际的想法。

诸葛亮眉头不觉皱起,叹道“我已在襄阳彻底扎根,不比元直,来去自容。”

诸葛亮大姐嫁于襄阳蒯氏,二姐加入襄阳庞氏,本人则娶了襄阳黄氏之女。而借由妻子,诸葛亮又与襄阳蔡氏及刘表成为姻亲,他已是彻底融入了襄阳士族群体。是以心中虽有投奔刘景之意,但他现在很难一走了之。

徐庶直言道“刘荆州既无王霸之才,亦非拨乱之主,且年近六旬,垂垂老矣,便如同秉烛之光。而刘仲达宽博容纳,计虑如神,胸怀大志,今以弱冠之龄,纵横湘、衡,据有荆南,相比刘荆州,如日出之阳。二者该如何选择,孔明岂能不知?”

诸葛亮道“我正是知道刘荆州非人主,才选择隐居在此,以待时机。”

“刘仲达不就是你说的‘时机’吗?何用等待?”徐庶又道“难道你真要等到刘仲达北上襄阳之时,才做投靠吗?”

诸葛亮无言以对。

…………

天黑前,崔钧从沉睡中醒来,不顾诸葛亮的挽留,执意返回襄阳,徐庶亦随其一同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