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八章 “爱国公债”(2 / 2)

“洋人喝的酒?”陆润庠说,“给我尝尝。”

李谕倒了一杯,陆润庠喝了一口,啧了一声:“酒体太烈,是民夫之酒。”

清末民初基本没有喝白酒的习惯,陆润庠这么说很正常。

陆润庠不再喝剩下的,一气呵成写了“青丝归处”四个大字。

作为晚清一名大书法家,陆润庠的字很不错,尤其擅长写匾额上的大字。

李谕当天就找师傅照着做了个大匾额挂到理发店。

知道有状元题的字后,理发店的生意明显好了起来。

就是此后陆润庠知道自己题的字竟然做了理发店的招牌,估计不会好受。

几天后,理发店来了个大主顾——袁世凯。

袁世凯派头大,亲兵直接围住店门口,让他一人进入。

他们也早就提前告诉了李谕。

“袁大人,您到这里是?”李谕问道。

袁世凯说:“到理发店,当然是理发。”

李谕问:“都剪掉?”

袁世凯说:“剪短一些,不要都剃掉,稍微留点。”

看来袁世凯还没有完全下决心。

赵谦的哥哥赵让知道眼前是当今第一权臣,手有点哆嗦。

李谕给他吃了颗定心丸:“剪吧,以后店里的生意会更好。”

由于并非全部剪掉,所以只是一剪刀的事儿,非常快。

袁世凯看着自己这大半根辫子,自顾自说:“一刀两断,却斩不断烦恼丝。”

李谕说:“袁大人是军人,新军剪发算不上什么。”

袁世凯眼神中飘忽不定,突然问道:“疏才,我听说你还是法国科学院的院士,你说,法国那个什么路易十六,是不是本来有机会不上断头台的,还有什么别的出路吗?”

李谕心中一惊,缓缓说:“这事得问问南边怎么说。”

“能商量?”袁世凯问。

“能!”李谕点了点头,然后拿出那本法国大革命的书籍,“袁大人,这本书您可以好好看看。”

“很好!”袁世凯高兴地接过,“我要仔细研读研读。”

书是英文的,但袁世凯府上不缺翻译。

袁世凯走后,赵让腿一软坐到椅子上:“俺竟然给袁大人剪了头!和做梦一样。”

李谕说:“等新闻报出来,你可就有的忙了。”

第二天的报纸果然报道了袁世凯剪发一事,顿时成了热点,许多报纸相继转载,甚至有些报纸绘了袁项城剪发图。

赵谦高兴地把报纸拿给李谕看,除了袁世凯剪头的事情,李谕又看到了另一条新闻:“为救济国难,朝廷度支部现发行‘爱国公债’,大家应踊跃参与!可到度支部金银库、大清银行、京师商务总会购买!朝廷信誉担保,不仅归还本钱,还有逐年利息!”

李谕笑道:“还有个屁的信誉。”

李谕想得没错,根本就没人愿意出钱大清这个所谓的国债。

最讽刺的事,连满人都不买。

紫禁城太极殿中,袁世凯为此事专门找到隆裕太后,奏报道:“太后,论政体本应君主立宪,今既不能办到,革党不肯承认,即应与之决战。但战须有饷,现在库中只有二十余万两,不敷应用,外国又不肯借款,是以决战亦无把握。”

如今这么多省独立,大清的江山岌岌可危,隆裕太后急道:“袁世凯,你是总理大臣,你快想想办法!”

袁世凯说:“太后,现在库款如洗,军需急迫,非施行强迫办法,不能图功。”

隆裕太后说:“什么强迫办法都行,只要是别让我们孤儿寡母受了欺负。”

袁世凯说:“现在各国公使以及银行都不肯借款,我们只能自己想法子,爱国公债是要推行的,但得上头做个表率,才好让民间筹钱。毕竟要是没钱,仗肯定打不了。”

袁世凯最后一句话太诛心,隆裕太后眼泪都下来了,拿着手绢边擦边说:“你快说吧,该怎么办?”

袁世凯说:“臣以为,无论皇族满汉世臣,均应一律指名勒捐,以济国需。”

“好!我带头,先从内帑拿出六万两,”隆裕太后接着看向一众大臣,“你们哪?”

殿内直接冷了场,一众爱新觉罗皇族竟没有一个吱声的。

袁世凯心中冷冷笑了一下。

顿了有十几秒钟后,隆裕一拍桌子说:“你们平时一个个都以忠臣自居,怎么用着你们的时候就不说话了?”

皇族代表庆亲王奕劻首先说:“太后!臣,臣这破家不要了,古人云毁家纾难,臣今天就拿出所有家底报效大清!”

隆裕太后知道他家底殷实,精神为之一振:“庆王爷,你要捐多少?”

奕劻咬着牙,伸出一只手,张开指头一字一字说:“臣要捐……捐五万两!”

隆裕差点气背过去,竟然比我还少。

奕劻余光瞄到隆裕太后的神情,连忙说:“这还没完!臣要登报卖马卖车,都卖了,至少再凑五万两!”

真是太感动了!别说隆裕太后,地下的崇祯皇帝看到了都要流泪!

如果,只是说如果,朝廷可以抄了奕劻家,少说也有上千万两银子之巨。

而其他皇族就是几百几千两的意思意思,只有资产殷实醇亲王载沣、那桐多拿了点。

隆裕问道:“袁世凯,前线打仗要多少银子?”

袁世凯说:“回禀太后,我北洋军可以吃点苦,大不了嚼野菜根、穿破布鞋,但就算如此,枪炮弹药不能断,咱这爱国公债,至少得募集70万两。”

隆裕太后近乎悲惨地说道:“70万两!这,这连零头都凑不够!”

袁世凯说:“太后,没有钱,前线便打不了仗,打不了仗,就……就……”

隆裕太后哭着说:“难道我大清真的不行了?”

袁世凯说:“要不继续摊派下去,基于今天皇家的捐款数,臣以为可以定个指标,比如尚书应捐两千两,就算只是七品官,也要捐0两。”

隆裕太后早被吓得没了主心骨:“都按你说的办吧,我就不信我大清连这点钱都凑不出来,咱们会因为没钱而亡了国。”

袁世凯说:“请太后放心,微臣一定督促办妥差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