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三章 落花有意(1 / 1)

圣人之仁 平江夜雨 1072 字 2023-06-05

(),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有先生在的地方总是充满了欢乐。今天也是如此。

杜吴终究是托大了。在他看来,从小就吃的汤圆,哪有那么难做,无非就是滚嘛,没想到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先是让厨子把山楂去核捣成果泥,然后过了一下水,就放在篮子里晾着。琵琶找来了一些糯米粉,紫苏按照先生说的,就跟神经病一样摇着篮子滚汤圆。摇得太剧烈了,包包头的绳子都掉了下来,半边的头发散着,活像一个小疯子,引得众人哈哈大笑起来。

可能是糯米粉的缘故,汤圆总是做不起来,总是那么一点大,根本就没法沾上更多的糯米粉,紫苏等不及了,催着厨子下锅煮了一碗。没等凉透就夹了一个放进嘴里,只咬了一口就吐在地上,跑到院子里拼命漱口,又是惹得众人一阵笑声。

王嬿拖着紫苏进来厨房,看见杜吴,眼圈登时就红了。赶紧走到灶前,使劲往火边凑,一边凑还一边笑着问:“你们在做什么好吃的呢?怎么也不叫上我?”

紫苏又呸了两下,好像吃进了什么恶心的东西一样。对杜吴说:“先生是不是弄错了,这个汤圆好酸啊!”

“啊!”杜吴拍了拍脑袋,忘了放糖了。

赶紧让厨子放了饴,杜吴亲自尝了尝生馅料,觉得口味可以了,才又招呼众人继续滚汤圆,王嬿也凑过来帮忙。

终究还是失败了,虽然集结了众人的力量。杜吴很崩溃,小时候元宵节,家里没钱买汤圆吃,就站在市集看穿着白大褂的厨师滚汤圆,看他们做得挺轻松啊。一人把馅料弄成小团子,然后过一下水,另一人就开始拿大簸箕摇,眼睁睁地看着汤圆一点点变大,口水也越来越多,直到晚上去大爷家里蹭了一碗汤圆后,才心满意足地回家写作业。怎么到了大汉就是做不出来呢,是馅料不对还是簸箕不对?亦或是糯米不对?

看着锅里一大堆糊状的东西,杜吴觉得脑门子直冒汗。都快被封长安食神的人了,被一个小小的面食给打趴下了,这传出去还咋在长安城混啊。一气之下,赶走了打瞌睡的厨子和紫苏,自己坐在灶台前使劲琢磨。

头疼啊,头疼,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一双冰凉的手按在了自己太阳穴上,僵直的身子瞬间一松。杜吴享受着,吩咐那双手的主人用点力气,紫苏怎么搞得嘛,以前不是力气挺大的吗?没成想后背上一个柔软的身子贴了上来,紧接着有凉凉的水滴在了自己的脸上。杜吴蓦然转身,发现竟是王嬿。

“大,大小姐……”杜吴有些语无伦次,第一次发现自己有点慌。这是怎么个情况,难不成市井传言是真的?

王嬿见杜吴看着自己,有些难为情,站起身来后退两步,咬了咬嘴唇,想要说话,泪水却簌簌地滴了下来。欠了下身,转身跑了出去。刚才一直站在门口的小丫鬟也拿袖子擦了擦眼睛,对杜吴施了一礼:“打扰先生了。”说完喊着小姐等等我便追了出去。

杜吴失眠了,他不知道该怎么去面对王嬿。事实上,他知道自己最理智的做法是什么,但是却不能说出来。他总是这样的一个人,不想让别人心里难受,然后就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最后就变成了两个人都难受。看到王嬿跑出门的那一刻,他曾经有想拉住她的冲动,但是,只是张了张嘴。他不能。他虽然不知道历史上的王嬿命运何方,却非常清楚自己绝对不可能去娶这样一个高门大户的小姐,且不说门不当户不对,还有政治因素在里面。长安城的人现在也都反应过来了,杜吴又不傻,怎么可能不知道这是王莽的计谋呢?此刻他能做的和不能做的,都是刺向这个文静女孩的一把尖刀。他只希望这个女孩儿忘记自己,从此步入皇宫,两人再也没有相见那一天。想到这儿,他的心忽然有点儿痛,难道自己喜欢上了王嬿吗?

长安城里支持王莽之女参加纳采的呼声越来越高了。本来太皇太后只是将王莽之女排除在外,其他王氏宗族的女儿还是可以参加纳采的。不知从哪一天开始,皇宫门口跪了一大片儒生、郎官,手捧简书,请太皇太后做主,让王嬿做皇后。好家伙,这些人略过了纳采、问名、纳吉、纳征等环节,直接跳到了请期。其他王氏家族一看,立刻明白了这是有人在背后授意的,昨天还喜滋滋的各位当家族长,今天就慌不迭地去找太监退聘。跟大司马争后,那岂不是老寿星吃砒霜,活得不耐烦了。

随着纳采之期越来越近,长乐宫外又跪倒了一大片公卿大臣,就连各部台国郡的府衙外也跪满了请愿的百姓,守卫长安的兵卒们头都大了,不敢驱赶,也不敢用强,又担心有人趁机作乱,于是一道道奏疏摆在了王政君的案几上。

毕竟是女人心性,虽说已经历经三朝,王政君还是觉得有点招架不住。奈何现在形势已经明朗化,这不由得让她对王莽生出了几分忌惮之心来。难道王莽的影响力已经这么大了吗?长此以往,岂不是又要重现傅太后时的旧事来?思来想去,觉得还是找一个汉室宗亲来侧面了解一下王莽。虽说自己也姓王,但是自从嫁给元帝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把自己的心部放在了刘氏天下。况且王莽位高权重,在朝应该有不少朋党,所以这个人选要离朝廷不远不近才好。思来想去,忽然想起一人,乃是信乡侯刘佟。想到信乡侯国,王政君也是一脸感慨,不禁想到了那段青葱岁月。当时元帝刚被立为太子,自己也刚刚被册封为太子妃,公爹宣帝担心其他儿子留在长安会导致太子党争,一口气封了28个诸侯国,其中就包括信乡侯国,只不过当初的信乡侯刘豹跟自己的夫君关系非常好,常来东宫陪读,自己也就熟悉了一些,只是后来去了封国就再也没有见过面。要不是今年的正旦大典,她还不知道刘豹的孙子已经袭了爵位,成为新的信乡侯。想来,这人应该是最合适的人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