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绝大多数的问题,都已经不是问题(1 / 2)

我在大明长生 江无迹 1009 字 2023-06-10

443

南京城,仁义书肆。

净室里,周易喝着师兄宋仁义亲手泡的茶水,耳边听着丝竹之声环绕。

宋仁义这些年有了钱,不仅在城外置办了庄园。

在办公的区域,还常年有着音乐和舞蹈表演,可以欣赏。

对宋仁义的奢靡生活,表示极大的羡慕。

周易此次来到仁义书肆,是想要实行,把观止堂开到所有布政使司衙门门前的计划。

计划的第一步,便是找到宋仁义,让宋师兄,帮助周易培养可以独当一面的掌柜,并进行观止堂各地分号的选址工作。

宋仁义听完了周易的计划,先是点了点头,表示周易期望他做的事情,都可以完成。

紧接着又是轻轻摇头,向周易提出。

这个在全国各地开观止堂分店的想法虽然很好,但实际操作上,却是有着很大困难。

周易笑着点了点头,让宋师兄接着说下去。

宋仁义结合着他的经商经验,说了观止堂新址修建的三个困难之处:

一是外地人在陌生的地方,买地建房,成本太大,还容易受到当地官府欺辱。

针对这个困难,宋仁义还说。

他一般都是会选择和当地本土土生土长之人合作。

周易摇了摇头。

周易也曾经想过,和外地土着一起经营一家观止堂。

但想到各地的土着们很难掌握白话文写作和外科手术这两项技能。

便暂时作罢了。

周易想到的办法就是求助太子朱标,或者皇帝朱元章。

期望能够利用行政的力量,帮助在各地站稳脚跟。

因为,观止堂,不论是医馆还是学堂,都不是完全以买卖为主的商人。

帮助大明王朝教化百姓,治病救人

朱元章和朱标爷俩,总该要有些表示。

宋仁义听着周易说的话一愣。

周易说的方法,在宋仁义看来,简直是天马行空,无法理解。

但详细思考一下,也有着几分道理。

只不过之前的宋仁义,是以一个完全商人的身份在思考问题。

但不论是周易的身份,还是周易所建的“观止堂”。

都是从更大的格局中,思考问题!

宋仁义点了点头,紧接着提的第二个问题:

二是装在瓷瓶里面的酒精,在运输的过程中,很容易在半路被摔坏或者抢劫,很难保证酒能够及时地到达各省。

而观止堂分号中,酒精又是做外科手术必备的物品。

没有酒精,便不能做外科手术。

若是一个省份,长期缺少酒精消毒,就会导致大家对“观止堂”分号的不满……

听到这个问题,周易解释的极为简短。

虽然各地的秩序,周易无法保证。

但周易可以拉来一个姓“徐”的合伙人。

有关押镖运输的生意,徐家总是精熟的。

宋仁义听到周易说,物品的运输过程中,还要请徐家出手。

一方面是知道路上必然安全,放下心来。

另一方面,也是对周易小题大做、高射炮打蚊子的行为有些疑惑。

宋仁义强忍住好奇,点了点头,紧接着提的第三个问题:

标准的课本无需常年改动,很可能在一两年后,疯狂被人模彷、翻印。

印刷标准化教材,便只能赚很少的钱。

周易回答宋仁义,虽然标准的课本是无需常年改动的。

但课本的后面,可以附带一些和科举考试,前主考官对经史子集、四书五经的理解。

这样,每年一改,便不会被盗版打压的太狠。

宋仁义听着周易的回答,拍了拍周易的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