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引用了孔子说的话,对待学生应该要“因材施教。”,而周易所提出的使用统一教材,并不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蜀王听到方孝孺的话,也点了点头,表示方孝孺说得话,有点儿道理。
周易却是笑了。
老师因材施教,当然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但周易更知道,所有上天的馈赠,都在暗中标好了价码。
能够因材施教的老师,数量极其稀少,价格也会是非常昂贵的。
虽然蜀王、或者是方孝孺,家中都有着良好的条件。
能够让他们的后代,接受到教师的因材施教。
但绝大多数的寒门,都无法能够进行学习。
方孝孺口中不停地引用着古代圣人的话语,试图说服周易,让未来观止堂的教师们一定因材施教,而并不采用统一的课本。
周易听着方孝孺滔滔不绝的话语,脑子里面嗡嗡作声。
这个方孝孺,在某些方面真的算是个天才。
如此多的名人警句、大道理脱口而出。
或者,这些话是对的。
但是,是绝对不符合大明朝现在的情况的!
“因材施教”不好吗?
当然是好的。
但是现在大明朝识字的人占少数。
更多的是土里刨食的农民。
教师的数量,更是稀少。
对于这种情况来说,对于下一代年轻人的大众教育。
当然是让教师接受统一的培训,使用统一的课本,才能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
周易带着方孝孺走遍了天府成都的大街小巷,带着方孝孺走进了多家私塾。
起初,从前几家私塾中出来,方孝孺还在哪里念叨他口中的孔孟道理。
念的周易心里面批判了无数次,教条主义者。
周易心中似乎有些理解,为什么朱元章会把方孝孺派到汉中当儒学教授。
便是要让方孝孺多接触一些百姓、多接触一些生活。
可万万没有想到,方孝孺还没有在汉中待上几天,就被蜀王请到了天府成都的楚王府。
方孝孺和百姓、和普通人的距离,又一次拉远。
可这次,周易带着方孝孺,半强迫似得要求方孝孺,看看私塾中的学生和生活中的乡亲们。
随着看到的私塾越来越多,见到的百姓越来越多。
方孝孺口中的声音也就越来越小。
直到看完了最后一家私塾。
不仅方孝孺嘴上不再念叨孔孟道理。
更是向周易行礼道歉:
“周先生,您说得对!”
“你可记住什么?”
“行事做官,不能仅仅依靠书本中的道理。”
周易点了点头,补充道:
“我曾经听人说过,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仅仅从书中原封不变的照抄下来。
而是要讲求一个原则:实事求是!
方孝孺连忙点头。
蜀王听了,更是一脸的兴奋,连忙在纸上提笔,写上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装表在家里面。
周易看着墙上挂得大字,点了点头,再转头,看着方孝孺:
期望,你是真的改变吧!
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