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在其他的朝代,已然是危险的事情。
但在朱元章这里却不是这样。
帮助太子朱标,可能比帮助朱元章本人,还能够令朱元章开心。
这也是观止堂在大明四处开分店,锦衣卫还没有找上门来的重要原因。
朱标问完了观止堂相关的情况,靠坐在座椅之上,闭上眼睛,稍微休息一会儿,似乎是无意间闲聊:
“周先生,你看这长安之地,可还适合定都?”
周易听了朱标的问话,心中犹豫。
老实说,在大明朝的条件下,建都西安,确实存在着种种弊端。
和汉唐不同,西安之地,已经很难提供超级大都市所需要的粮草。
若是向唐朝一样依靠漕运,到达长安,也是非常耗费资源。
况且在大明一朝,西北的贸易已经再也无法恢复丝绸之路的盛世。
在长安建都,沟通欧亚大陆,也并没有什么必要。
按理说,周易本应该如实说,但周易却有着自己的私心。
在长安建都,虽然存在着种种缺点,但也有一个巨大的好处。
那就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在长安建都。
在军事上,确实有利于防守。
在政治上,确实有利于把控全国。
至于难以运输粮食和无法沟通欧洲的缺点……建造几条铁路不就好了。
铁路虽然对于当今的大明朝来说,算得上是一个神话了。
但对于周易,又不是在百年内无法完成的事情。
在蒸汽机车轰隆隆地在大明土地上畅行之时。
在长安城建都,也并非是一个很差的选择。
周易轻咳一声,终究还是没怎么掺杂私活。
客观地分析了一下在长安建都了利弊。
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国际局势分点论述。
主打的就是一个思路清晰。
朱标听完,连连点头,但眼角眉梢,还是带着很多忧愁。
说实话,列出利弊来,虽然也很不容易。
但在利弊分明的情况下,选择什么,抛弃什么,如何取舍。
做一个选择,更是一个艰难的事情。
犹豫了许久,朱标终于叹了口气,面色放松下来。
周易的心中也是叹了一口气。
朱标虽然优秀,但和他的父亲,朱元章比起来。
在决策的果断方面,差了不止一成。
不过,朱元章只是老了,又不是死了。
作为一个太子,把信息收集起来,交给朱元章决策,也不是一件错事。
朱标习惯性地抬头看了一眼天色,日光微微暗澹,大约是下午四点来钟。
朱标看了看桌子上的奏章,又抬头看了看周易。
脸上露出了为难的神色。
朱标虽然想和周易多待一会儿,但是,他桌子上的奏章却不允许他这样做。
周易作为臣子,当然不会让太子为难,连忙提出告辞。
并期望太子能够保重身体,不要太过劳累。
周易这句话,百分百是出于真心的。
周易近些年所作的行为,已然是太子的臣子。
如果朱标真的还想历史上一样死亡,朱允炆立刻被确立为太孙的话。
周易至少面临着政治生涯的死亡,甚至,是生理意义上的死亡。
不过,若真是这样,周易也有另一手打算。
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