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回去之后,立马将所见所闻,添油加醋的说与国王与贵族们听。</p>
果然,中原还是那个盛唐。</p>
于是,喀喇汗国便顶替了于阗的身份,成为赵宋的藩属,朝贡纳岁。</p>
如今皇宫之中,还留存有不少喀喇汗国的国书,韩桢也看了,开头第一句便是‘阿舅大官家’。</p>
赵佶在位时,趁着收复了陇右,打通与西域的联系后,两国往来更加频繁。</p>
有一日,赵佶心血来潮,派遣使者前往东喀喇汗国,让对方进奉美玉。</p>
国王阿赫马德回书道:【阿舅大官家:你前时要那玉,自家煞是用心。只被难得似你那尺寸底。我已令人寻讨,如是得似你那尺寸底,我便送去也。】</p>
说白了,就一句话,盛唐余荫。</p>
“可。”</p>
吴敏应了声,旋即说道:“再次是金国、西夏、大理、大食,此四国使节觐见时间分别为一刻钟,安南、真腊、占城三国共同觐见,接着是吐蕃、陇右等部族,最后是一众海上小国,陛下可否?”</p>
“可。”</p>
韩桢似是想到甚么,忽地问道:“倭国可曾派遣使节团?”</p>
倭国早在隋唐时期,便改名为日本,但中原还是习惯称呼倭国。</p>
《新唐书·日本传》中有记载:咸亨元年(670年),倭国遣使入唐,此时倭国已“稍习夏言,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出,以为名。”</p>
“不曾。”</p>
吴敏摇摇头,解释道:“前朝与倭国也未建交,一百六十余年间,只有寥寥几封书信来往。倒是民间交流频繁,时有倭国僧侣渡海前来朝拜,从倭国民间百姓之口得知,倭国如今正值藤原氏摄政,紧闭国门,孤存海外,便是与近在咫尺的高丽,也不曾有联系。”</p>
虽然闭关锁国,但倭国对中原依旧不敢得罪。</p>
咸平五年,建州商人周世昌船遇风飘至倭国,受到倭国朝廷的照顾,留住七年始回国。</p>
这七年间,倭国朝廷对周世昌礼遇有加,供其吃穿用度,还安排女子服侍,且时常有诗人宴请他,比他娘的在国内还要潇洒。</p>
“闭关锁国?”</p>
韩桢微微一笑,不再多言。</p>
明岁让匡子新率两支神舟战舰群去一趟倭国。</p>
老乡,开门,自由贸易!</p>
倭国这地方,虽是不毛之地,且天灾不断,但银矿储量却极多。</p>
如今中原正在闹钱荒,虽然韩桢通过发行青钱,暂时缓解了钱荒的问题,可是依旧存在不少问题。</p>
韩桢垂涎倭国的银矿,并非是为了换锚定物。</p>
青钱的锚定物是粮食、食盐、布帛等物品,这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他也不打算换,搞银矿是为了填补青钱之外的空缺。</p>
目前,青钱最小的面额是五贯,也就是说,五贯以下依旧使用铜钱交易。</p>
不是说没法印五贯以下的面额,而是性价比太低,朝廷太吃亏了。</p>
青钱不管是纸张还是变色油墨,又或是制造工艺,都是最高水准,哪怕如今工艺成熟,且大量印刷,摊薄了印刷成本,可算上人工,一张青钱的成本,依旧高达二十余文。</p>
这笔成本,一直是银行在默默承担。</p>
五贯以上还稍好,面额大,印刷的数量也就少,所以成本还在可承受范围之内。</p>
但如果印刷五贯以下的青钱,那就不一样了,成本将会成倍的提升。</p>
所以,韩桢与谷菘等人商议后,决定五贯以下还是发行金属货币来的划算。</p>
水力铸币机已经研发的差不多了,就等着银矿呢。</p>
……</p>
君臣二人又商议了一番大朝会的流程细节后,吴敏便匆匆离去。</p>
刘昌这才凑上前,低声道:“陛下,方才黄门来报,杨总管即将抵京。”</p>
闻言,韩桢面露喜色,吩咐道:“你替朕去接一接。”</p>
“奴婢这就去。”</p>
刘昌应了声,正准备离去,却又顿住脚步,问道:“陛下,那赵柯是否接见?”</p>
韩桢略一思索,答道:“将他一起带入宫。”</p>
“奴婢遵命。”</p>
刘昌快步离去。</p>
(本章完)</p>
(/30918/30918220/113793121.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