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家里的两个哥哥,都以他在城里当工人为荣,还时不时的省下一些时令蔬菜送过来。
这些都是过往的历史了。
想着前一段时间侄子出了风头,现在又骑着一辆崭新的自行车。
张忠礼知道,老家的两个哥哥现在可以翻身了。
家里的条件应该改善了很多了,上次回去送那100块钱的时候,家里炒菜放的肉,让他这个一个月挣40块钱的老工人都感觉多的离谱。
听到侄子要着急回去,三叔也就没有在勉强。
但是临走的时候可是说了:
下次来县城,一定要到家里吃饭。
张子明连忙答应着,就骑上自行车往回赶了。
经过山前村大队的时候,就想着去杨大江、杨小江家里一趟,顺便聊一下“的确良”布的事。
很巧。
走在村头的时候就遇到了杨家两兄弟。
两兄弟正准备拿着细粮去公社换成粗粮呢。
张子明知道,杨家两兄弟的饭量极大。
家里三个壮汉子,总共4张嘴吃饭呢,也就是麦子刚下来的时候,能混着吃点杂粮馒头。
慢慢的,还掺点白面的杂粮馒头就换成了纯杂粮馒头。
估计手里的这点细粮也是一直小心翼翼保存着不打算动的,留在手里,赶上有什么事的时候拿出来给客人吃的。
农村人就是这样,就算自己没得吃,也会把最好的拿出来给客人吃。
七八十年代、十年代的时候,常有家里来的客人或者吃酒席的客人,从中午喝到晚上,最后醉倒在回家的路沟子里的情况。
不是因为酒鬼贪杯,只是因为那个年代太缺了。
赶上了,那就是好好吃一顿,这也没什么好丢人的。
饭都吃不饱,谁还在乎丢不丢人啊。
再说了,大家都是一个德行。y
张子明知道,这杨家兄弟家里可能是真的不够吃了,这才把家里的唯一一点细粮拿了出来。
想到这,张子明也没再犹豫,很诚恳的说:
“大江、小江,这粮食先别换了,回家等着我,我接着回来。”
没有理会大江、小江的呼喊,张子明快速骑着车子往回赶。
半个小时之后,张子明回来了。
自行车后面放着一袋粮食、一大捆布料;前面还挂着点肉。
拿这些给杨家兄弟是理所应当的,当初也是杨家兄弟帮着自己去寻的蓝宝石原石呢。
粮食是送给杨家兄弟的,这兄弟俩虽然干活是把好手,饭量也是出奇的大。
“的确良”布料,是拿给杨家兄弟来卖的。
布料已经让张子明一分为三了,一份拿给了张晓勇去卖,一份自己留下送礼用,一份拿到了杨家兄弟这里;
至于如何卖也是千叮咛万嘱咐,对外一定说是“换”。
等到年底,政策就放开了,就可以正大光明的做小买卖了。
杨大江紧紧抓着张子明的手,感激万分的说道:
“子明,我知道你这是好心帮我们兄弟两个,你放心,这些布料绝对给你处理完,等处理完我们俩接着把钱给你送过去。”
杨大江只当这袋粮食是卖布料的工钱了。
卖布料还有另外单独的工钱,只是张子明现在先不说了,等卖完之后再给杨家兄弟分钱吧。
“是啊,子明,我们两兄弟记着你的情。”
杨小江也是感激涕零。
记情归记情吧,只是张子明真的还需要往家里赶啊。
张子明也没在矫情:
“大江、小江,我还得着急赶回家去,家里在拉材料呢,我得回去看看,等过几天我再过来看你们两个。”
在知道张子明马上就要盖新房之后,杨家兄弟表示,一定要过去帮忙盖房。
什么时候开工,一定要给个信,两兄弟随时过去。
人多更好,张子明也不在客气,急忙往回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