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归化司(2 / 2)

邸报,不但在大明,更早在西汉初期就有出现,不过出于成本考虑,还有识字率等,基本上都是手抄,大明现在,各地也多有小报,规模不大,混乱不说,也基本上是抄报。

活字印刷,到了大明,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东路广泛的识字率,也具有很好的普及基础,所以王斗打算,发行类似后世意义的报纸,归于新闻司麾下,第一家报纸名称他都想好了:“皇明宣府镇新闻时事报,简称:宣镇时报!”

这是官方意义的报纸,军中,也会有报纸,不过不对外发行。

宣镇时报,一般五到十天发行一次,为了尽可能收回成本,会接受一些商家的广告,同时新闻司,也接受民间的报纸发行申请,当然,会对资格人,进行严格的审查,也会有相关的管理。

物以稀为贵,报纸发行后,王斗并不打算让人人订阅,唯有军队,学生,官吏,各地方表现出众者,方可订购,同时,军户优于民户。

这是一种微妙的心理,便如俗话,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到。

越是限制的东西,百姓越是心痒,然后产生争取的心理,便如后世的领带,曾经只是西方贵族的打结权,后小民嫉妒,连兴革命暴乱,才为自己争取到了yiyàng的打结上吊权。

这无形中,为报纸的出现,打了大大的广告,也可让优先订购者,产生高人一等的优越感,感觉这张价值五合粮票的报纸,物有所值,最后在众人争取中,不知不觉的普及。

众官仔细听着,听大将军说来,这报纸倒有意思,将舆论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上,众人平日也有观看邸报,对报纸的出现,皆是兴味昂然。

温达兴默默听着,大将军已经批准他辞出尖哨营主将一职,以后他虽是参谋司副使,主要精力,还是放在管理情报司上。

现在情报司,也被调整拆分了,一部分,划归到新闻司去了,一部分,放到了参谋司。

比如尖哨营,就明确由参谋司管理,参谋司下,也会有一个军事情报科。

不过诸司调整拆分不是他一人,而且虽然拆分了,因为是幕府上升期,随着地盘扩大,各人权力还是越大,所以也没人不满足。

“接下来是归化司。”

看着各人,王斗说道:“现我东路,仍有不少的旧军户,旧民户,未纳入幕府治下,以后到达镇城,更加如此。同时,大明各处,不时有流民进入,治下,也有了一定的夷人,所以,幕府增设归化司,便是出于这方面考虑。”

他说道:“依归化司条律,幕府治下军民,共分三等,一等汉籍,二等归化籍,三等夷籍。”

他解说:“幕府治下众军户,皆为汉籍,治外军户民户,流民等,皆为归化籍,治内各夷人,塞外各部落,皆为夷籍。”

王斗环视众人:“幕府治下,唯有汉籍,方可从军,从政,教书育人,申请开办报纸,享有治下一切福利待遇……”

堂内各人,都发出会心的微笑。

作为最早跟随大将军人等,还有那些交粮纳税的军户们,自然不能让别人,享有与自己yiyàng的待遇,一视同仁,就是最大的不公平,大将军首先维护自己人的利益,深得他们之心。

也唯有照顾了自己人,形成坚定的核心,才能如滚雪球般,席卷他人,形成越来越庞大的团体。

“是否依条律纳粮纳税,是否对我幕府有认同,这是判断三籍重要之法,当然,三籍也非一成不变。”

王斗舒服地靠在自己座位上,目光炯炯:“夷籍、归化籍可以上,源源不断,将他们中人等化为汉籍。汉籍,yiyàng可以贬为归化籍,甚至夷籍,所以治下人等,均需有一颗崇汉之心。”

在王斗心中,蛮夷,当然不能与汉人享有yiyàng待遇,否则,如何体现出汉人的优越性?

治外汉民,也yiyàng不能享有与治内汉民yiyàng待遇,否则,如何体现出治内子民的优越性?

汉民族,文化概念更重,认同感最重要,血统血缘可以次之,有了认同感,金发碧眼人种也可识为汉人,没有认同感,纯正的汉人血统也可识之胡人,便若那些晋商,他们算汉人吗?

所以公审后,他们家族中不死子弟,王斗会统统贬为夷人,将他们发配塞外赎罪,以后各家,也没有从政,从军,从事文化等权力,他们只有一代代,苦心积攒功勋值,才能重新归化为汉。

这些晋商家族,为了家族后代,可以苦心挖国家的墙脚,同样为了家族后代,想必也可以爆发出强大的奋斗力。

如此上上下下,各族精英不断归化为汉,本民族的败类不断贬走,保持流水不腐。

这就是王斗心中民族融合,万族为一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