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大喜,和天子一起在朝堂上召见大师。
襄楷大师鹤发童颜,白袍飘散,一副仙风道骨的样子。他当着天子、长公主和群臣的面,滔滔不绝地说了一大堆祥瑞之事。什么西天出斗星,什么龙出岐山,林林总总十几起,件件都说得有鼻子有眼,惟妙惟肖。所有祥瑞都证明一件事,社稷振兴在望,大汉中兴之地当在关中长安。
襄楷大师名气太大,望气之术也非常高超,常年游历四海广闻博见,他说有祥瑞,那就是有祥瑞。虽然丞相蔡邕、太常许劭、太史令马丰等人也是此道高手,但在襄楷大师面前还是不敢乱说话。大师都说看到了社稷兴旺的祥瑞,你却说没看到,那不是自寻死路吗?
北疆大吏反应最快,鲜于辅、徐荣、李玮、田畴等人不待大师说完,率先跪倒堂上,齐声恭贺天子,欢颂声一时间震耳欲聋。
刘和、许劭、张范、刘放、陈群、袁涣、陈宫等大臣紧随其后,赶忙贺喜。这种事不能犹豫,不管襄楷大师说得是真是假,先恭贺一番再说。
蔡邕、杨彪、荀攸、张邈、孔融等大臣惊疑不定,面面相觑。虽有心仔细问问以探真伪,但面对朝堂上惊天动地的欢呼声,谁都不敢开口,只好也跪下去装模作样地高声贺喜。
襄楷大师说完了,递上记载祥瑞的书表,拜别天子和长公主,出宫骑上小毛驴扬长而去。
散朝之后,蔡邕急忙派人去找,但襄楷大师神龙见首不见尾,早没影子了。
天子和长公主下诏,把祥瑞之事遍告天下。
社稷中兴在望,天下人莫不欣喜若狂。河北轰动,各地官吏纷纷上表恭贺。
郑玄、王剪、张?、胡昭等河北大儒联合各地士人,诸生联名上表,以董仲舒大师的“三统说”为基础,以各地发生的祥瑞为佐证,大汉应承土德,都城应定长安,如此则社稷振兴,国泰民安,可保大汉千秋万代之基业。
到了十一月下的时候,“大汉应承土德,都城定于长安”之说已成了河北上下的共识。
事情发展之神速远远超过了长公主和朝廷的预料,大汉人对社稷稳定的急切愿望形成了一股巨大力量,推动着朝廷在中兴的道路上越走越快。
十一月,荆州,南郡,夷陵(今宜昌)。
刘备急速赶到夷陵和关羽、张飞、简雍、孙乾、縻竺等人会合。此刻大军已先行到达并休整了十天,做好了西进巴郡的一切准备。
荆州军由刘磐、蒯良统率,五千水师,五千步卒,随行文武将官有黄忠、李严、甘宁、伊藉、诸葛亮、庞统、沈弥、娄发等人。
刘备和刘磐等人会面后,随即举行了西征大军的第一次军议。
刘备作为西征大军的统帅,说了几句场面话之后,马上很谦恭地表示自己对巴蜀地形一无所知,恳请荆州大吏在西征途中要多多指教。副统帅刘磐笑着说,我们虽然在荆州多年,但因为蜀道难行,也没有去过益州,对益州地形一无所知。接着他指指甘宁、沈弥、娄发三人说道,这三位大人都是益州人,过去曾是益州军的将领,对益州地形很熟悉。西征能否成功,就要靠他们三个人的指点了。
甘宁是位三十多岁的魁梧大汉,他站起来再次拜见了刘备。刘备听他口音不象是益州人,于是随口问了一下。甘宁说自己本是南阳人,九岁时因为父亲在巴郡临江为官,这才迁到了益州。刘备请他坐下,转身请蒯良说说西进之策。
益州今日的混乱局面就是蒯良一手策划的,西征益州之策也由他一手制定,其在西征大军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刘备在离开宛城的时候,刘表一再嘱咐他,请他务必相信蒯良。西征军中的将领几乎对益州都很陌生,而蒯良则对益州比较熟悉,很多益州士人都是他的好朋友,有他出谋画策,西征定会成功。
蒯良指了指身边一位英俊的年轻人,“孔明,你给诸位大人详细解说一下攻击之策。”
十二月,晋阳。
各地秋收秋种结束后,新兵奉命集结,分别赶赴长安、河东蒲坂津、兖州陈留三地整训。
大将军书告长公主和左车骑将军鲜于辅,现定都之议阻力较小,请朝中诸将把主要精力放在商议攻击之策上,并请诸将于年后速返各地,准备开始攻击洛阳。
十二月上,左车骑将军鲜于辅召集诸将在大司马府军议。
在总结了关中、关西、颖川等战场的得失成败后,军议的主要议题转为洛阳大战。
鲜于辅说,虽然大将军正在奉旨招抚袁绍,但议和成功的可能太小,这一仗肯定要打,诸位大人不要抱任何幻想。他告诫诸将,当今天下形势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好,西疆有可能成为平定天下的最大障碍,因此明年能否打下洛阳,将直接决定大汉社稷的命运,诸位大人务必竭尽全力,奋勇杀敌。
扬威将军、大司马府长史张辽给诸将详细解说战场形势,攻击策略和兵力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