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纷乱迷局
“根据前一阶段的作战统计,苏军在5月份阵亡41.22万人,被俘20.14万人,加上伤员和逃兵,战斗减员达到了140万以上,考虑到预备部队补充,苏军在东线的总兵力从460万下降到了390万左右。同一时期,我们在东线以及南线的部队阵亡、被俘和失踪19.62万人,伤员近51万,从其他占领区和预备部队补充上来的兵员达到105万,一线作战人员总数从270万上升到了305万,我们与苏军的兵力差距进一步缩小!”
帝国总理府偌大的作战会议室里,陆军总参谋长弗朗茨.哈尔德将军以洪亮的声音提醒着在场的委员们,属于最高统帅部与哈尔德的时代已经结束了,陆军参谋部才是这个国家最具影响力以及专业权威的军事策划部门。
历史的一页翻过了波涛汹涌的1941年5月,也许是前期反击消耗过大,也许是深谙哀兵强大,也许只是在等待德国发生内乱,当德国军民沉浸在失去领袖的深深哀痛之时,陈兵前线的苏军部队却没有趁势发动攻势,甚至没有像往常那样进行局部的挑衅。整条战线从北至南异乎寻常的平静,晴朗的天空中只有几架孤单的侦察机出没,德国舰队在实施了猛烈炮击后撤出苏联空军活动范围,整个波罗的海区域迅速陷入了令人心悸的沉寂。
与前线的怪异局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德国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柏林,各方势力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使出了浑身解数,但由于军事方面陆军占有绝对优势,整体局势至少在表面上保持稳定。军事决策委员会主席、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奇元帅俨然以帝国总理府的新领袖自居,吃住在此不说,还将陆军总参谋部的人员和设备都调了来,精锐的陆军警卫部队也逐渐取代元首警卫旗队成为这里的守护者!
“诸位,如今我们的军事力量正处于上升期,而受到元首遇刺事件的影响,官兵们普遍对俄国人持仇恨态度,此时发动反击应该是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可惜的是,通过这两天的一系列航拍照片,我们可以判断苏军已经在新的战线上构筑了大量的防御性攻势,尤其是在比亚韦斯托克、卢布林和基希讷乌这三个要塞化的据点周围,苏军囤积了大量可随时进行机动作战的装甲力量,其中不乏新近投入前线的kv系列重型坦克!”哈尔德就着作战地图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言下之意就是否决了一些将领关于主动进攻的建议。就理论而言,由三军掌权将领所组成的军事决策委员会比三军统帅一人决断更为稳妥,但在实战特别是进攻作战中是否会出现意外情况,人们并没有十足的把握。
紧接着,正享受着前所未有的荣誉高度的勃劳希奇沉稳大度地说:“下面……请海军总参谋长海耶将军介绍一下海上作战的情况!”
早在德皇时期的军事会议上,规模仅次于陆军的海军代表就是先于航空部队发言的,这一传统直到赫尔曼.戈林与德国空军的强势崛起才被打破。戈林的傲慢无礼固然令人厌恶,但是他和元首的特殊关系又让海军将领们不得不忍气吞声,而勃劳希奇特意做出的调整,无疑提高了海军在整个军事决策委员会中的地位――在席位和决策票方面,海军与空军同为两票。
“诸位尊敬的委员,陆军总参谋长阁下!”现年四十六岁的赫尔姆特.海耶起身之后,首先彬彬有礼地向在座将领们致礼,两名穿着海军制服的参谋官迅速更换了摆在会议桌东侧的大幅地图,视角从陆地转向了波罗的海及沿岸地区。
“这是三天前我们炮击的苏军港口和海防要塞,根据侦察机的观察,炮弹摧毁了预定目标中的相当一部分,并迫使苏军加强了这个方向的近海防御,包括增加岸炮、航空兵力以及部署潜艇、水雷。战斗中,除了炮管的磨损之外,我们没有任何的损失,但下一阶段我们的大型水面舰艇就得尽量远离这些区域了――保护东普鲁士的海上航运线将是我们目前的主要任务!”
“用俾斯麦级战列舰和齐柏林级航空母舰来守护一条不足两百公里长的航线实在是过于奢侈了,为什么不让它们回到大西洋去呢?”刚从前线返回柏林的冯.勒布元帅善意地建议道。
海耶立即积极地回应说:“诚如勒布元帅所言,苏军在波罗的海的海上力量微不足道,而我们原本的计划是让六艘主力舰分批返回基尔进行检修,然后穿过英吉利海峡进入大西洋,在那里,它们可以寻觅到一些受到美国支持的英国袭击舰。在刚刚过去的5月份,我们总共在大西洋海域损失了27条商船,其中有20条是被英国水面舰艇击沉的!这一重要调动需要得到军事决策委员会的批准!”
勃劳希奇看了看隔着一个座位的雷德尔,“我觉得这个建议是可行的!海耶将军,尽快提交具体方案吧!”
“我们一定尽快完成!”海耶恭顺地回答道。
勃劳希奇紧接着转向坐在雷德尔对面的凯塞林,以一种形式化的语气说:“那么……空军方面,凯塞林元帅,按照职责所属,空军的作战情况应当由身为空军总参谋长的罗根将军汇报……”
凯塞林不慌不忙地做出了一个“请”的手势。
在这样的场合,发言权是表明自己存在以及想法的重要机会,陆军和海军参谋长的发言实现肯定是经过内部商量和军种司令首肯的,空军的情况则很不一样了――军事决策委员会本有资格授予凯塞林或是其他任何一位空军将领空军代理司令的职权,但空军的集权对于陆军和海军来说都没有明显的战略益处,在战术配合能够满足战场需求的情况下,谁乐意无事生非呢?
“在最近一个阶段的作战行动中,我们的航空部队继续占据着相对优势,但苏军航空兵的规模仍是我们的1.5倍左右,而且他们新近补充了不少较为先进的单翼战斗机,实力不容轻视!根据陆军的作战安排,我们下一步的行动仍以昼间的主动防御和夜间的纵深轰炸为主,重点破坏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境内的苏军交通枢纽、工业设施,播撒反战、反苏传单,并力争组织两到三次远程轰炸,目标是莫斯科、列宁格勒等核心城市!”
“可是将军,这恐怕会引起苏军对柏林的报复性轰炸――一颗炸弹,引起的恐慌可能比它本身的威力大得多得多!”
这话若是从陆军元帅们嘴里出来倒也不足为奇,但提出反对意见的偏偏是凯塞林元帅,空军内部的分歧成了外人眼中的笑柄,罗根面不改色地回敬说:“我们要的就是苏军动用他们非常有限的轰炸力量深入我方腹地,德国空军出色的夜间防御能够获得比昼间空战低得多的战损比!”
“况且……对莫斯科的轰炸也可以鼓舞我方军民的士气!”一贯对军事战略没有什么意见的希姆莱突然插了一句,这本该是对罗根的莫大支持,但会议室里的气氛却没有朝着积极的方向转变。
国防军将领们从骨子里看不起搞政治运动起身的纳粹高官们,这点倒不是什么新鲜事,罗根没有看希姆莱,也没有接着他的话,而是中气十足地说道:“诸位,除了苏军战线的计划,我今天还带来了另一项作战行动计划!目标是我们熟悉而又有些陌生的……不列颠!”
众人转头看去,空军参谋部的军官已经在画板那边更换了一张新的作战地图,经过了不列颠战役,英伦三岛的轮廓对于他们来说确实是再熟悉不过了,但是自从入侵希腊的行动开始以来,人们的视线完全被吸引到了欧洲的另一端,以至于渐渐忽略了龟缩在苏格兰高地的英军残部――在流亡国王和流亡政府的号召下,他们拒绝接受温莎政府的招安,依托地形优势屡屡击退了德军犯境部队,偶尔还会“下山”袭扰爱丁堡和格拉斯哥一带的德国驻军。
“根据航空侦察部队对苏格兰北部海滨和内河港口的监视,我们发现最近一段时间抵达英军控制区域的物资大幅增加,航拍照片上甚至还出现了……疑似kv-1重型坦克的武器,英军的隐蔽机场也有所增加,这说明盟军非但没有放弃苏格兰高地的意图,反而打算把它变成和德国对抗的第二战场!我们姑且称之为英国北方战线,虽说这条战线牵制的兵力并不特别多,但我们还是没能摆脱两线作战的境地。因此我们建议,在东线进入相持阶段的状况下,抽调一小部分精锐部队解决北线问题!”
罗根的发言不仅令在场的元帅们感到意外,也得到了他们的热烈回应――冯.博克元帅首先对这个“部分精锐部队”的兵力提出了质疑,毕竟当初德军统帅部就是考虑到伤亡因素而取消了进攻苏格兰高地的计划,凯塞林元帅亦对空军兼顾东线、南线以及非洲前线时还要分兵不列颠表示强烈担忧,唯独有劲无处使的海军提出了有利的支持意见:海军不但可以提供战列舰火力支援,甚至还能够抽调部队组成1.5万人左右的登陆作战部队。
“此一时彼一时,在举国哀悼、东线局势未明的情况下,盟军恐怕很难预料到我们会在北线用兵,而经过这半年的围困,英军部队不论是物资储备还是军心士气都不同于去年秋天,奇兵自有奇效,我只需要德国空军所属的两个空降师和运输机部队,再加上海军的支持以及目前部署在不列颠的陆军配合,足以完成这个计划!”罗根一如既往地以充满自信的姿态来陈述自己的计划,只不过决策人从独裁者变成了眼前这群思维方式不尽相同的三军元帅们,方案能否获得通过,他心里却是没有太大把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