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常熟之路(1 / 1)

官鼎 八月炸 1356 字 2022-09-04

在常熟这个地方,王国鼎他们是先实地参观,随后听情况介绍。

和他们座谈的是一位抓旅游工作的刘副市长。

刘副市长让工作人员给他们每人发了一份有关常熟旅游发展情况的资料,材料中对常熟的整体发展战略也做出了明晰的介绍。

接下来,刘副市长结合旅游,谈起了常熟科学发展的实践与经验。吴天然听了以后,感到很受启发,获益匪浅。

刘副市长讲,“旅游活市”是常熟旅游产业科学发展的战略抉择。

常熟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上世纪80年代,常熟敢为人先,大胆实践,成功闯出了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碧溪之路”,成为“苏南模式”的杰出代表。

经过多年发展,现在常熟已形成了拥有以造纸、能源、建材、化工、汽车零部件为主导的临江产业群体,全市拥有“波司登”、“梦兰”、“隆力奇”等56只中国驰名商标、22个中国名牌产品,“波司登”成为全国服装行业唯一的“中国世界名牌”。

跨入新世纪,常熟经济的“强大”已是有目共睹: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过5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接近10000元;城市化率达到50%以上……

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是常熟决策者此时的思考。他们看准了旅游业是资源消耗少、投资效益高、发展前景好的朝阳产业,也是关联度大、拉动性强的综合性产业。

为此,常熟市委、市政府在研究确定新一轮发展战略时,从常熟自身实际和资源优势出发,明确提出了“旅游活市”的发展思路。

刘副市长说,实践证明,常熟确立“旅游活市”战略的决策是正确的。所谓“旅游活市”战略,就是以“发展大旅游”为基本理念,以建设“中国休闲名城,旅游度假基地”为目标定位,充分发挥旅游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等特点,以旅游活跃市场,以旅游带活经济,以旅游增添城市生机与活力,就是要把资源转变为产品,把产品转变为品牌,把品牌转变为核心竞争力,这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

常熟是现代京剧《沙家浜》故事的发生地。近年年,沙家浜景区入选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红色旅游成为带动常熟旅游跨越发展的强劲引擎。常熟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以红色游引进客人,以山水游留住客人,以文化游陶冶客人,以购物游惠及客人”的旅游发展新思路。

几年来,常熟旅游产业的增长速度在全市各大产业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这几年全市接待游客人数、旅游总收入、旅行社组团人数三大旅游指标年均增幅近50%,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根据测算,到2005年,全市接待境内外游客人次将突破1000万,到2006年,旅游总收入将超过100亿元大关。旅游业已经成为常熟的支柱产业之一。

刘副市长说,上面是我说的第一点,大旅游的战略。

作为第二点,我们靠“产业融合”把“旅游活市”战略推向深入。

产业融合体现了“旅游活市”的重点。刘副市长表示,“旅游活市”核心在于“活”字,不仅要依托常熟自身的旅游资源优势,以点带面,带活整个城市发展,也要顺应市场和游客实际需求,转变方式,激活常熟后续发展的潜力。

在推进“旅游活市”战略中,常熟市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生态、商贸、工农业、信息产业和城市建设的高度融合,以产业融合来推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来促进产业融合,走出了一条“常熟特色”的发展之路。

常熟是座历史底蕴深厚的文化之城,在旅游与文化融合上,常熟一方面挖掘传统和历史文化,弘扬和传承江南文化,另一方面,依托常熟服装产业优势,通过服装博览会等打造时尚文化。

打造以沙家浜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旅游品牌也是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的经典范例。游人在沙家浜景区,来到“阿庆嫂”经营的“春来茶馆”,耳边传来的是京剧《沙家浜》唱段,“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全凭着劳动人民一双手,画出了锦绣江南鱼米乡。”

从一部经典京剧到一个知名景区,沙家浜完成了从一个创意符号到一个实体产业的转变,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形成了巨大的就业潜力,并产生了一个文化创意和产业发展互动的良性模式。

通过努力,沙家浜风景区先后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4a级风景区、国家湿地公园、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去年接待游客突破50万人次,旅游自营收入突破1000万元,主要指标持续多年保持20%-30%的增长,吸纳直接、间接就业超过1万人。

常熟是座生态环境优美的山水之城,古城三湖环抱、依山而筑,山、水、城融为一体。在旅游与生态融合方面,常熟坚持旅游开发与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以生态为主导,紧扣山水做文章,主打虞山、尚湖、昆承湖“一山两湖”绿色牌。

旅游与商贸融合是常熟发展旅游的一大特色。上世纪80年代,常熟顺应农民搞流通、办市场的创举,建成全国最大的服装服饰批发市场—中国常熟服装城,走出了一条“市场带动产业、产业提升市场”的“富民之路”。作为中国著名全国最大的服装生产和交易基地,常熟的决策者认为,通过包装,注入旅游相关元素,同样可以成为一个叫得响的旅游产品。经过两年的努力,他们又成功地把它打造成全国第三家、江苏首家国家4a级购物旅游区———常熟服装城。

在服装城街区,到处可见“购物天堂,服装海洋”的广告语。“占地37平方公里的服装城,常驻客商有28万多家,每天来做生意的客商有20多万人次,年销售额达580亿元。”我们昨天已经参观了“中国男装中心”、“中国童装中心”、“中国女装中心”等众多服装专业市场,各类服饰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商城内有200多只省级以上知名商标、5000多个知名品牌,总代理、总经销和专卖店有1000多家。为开展购物游,服装城编制了景区导览图、配套建设了游客接待中心,推出“购物旅游节”等活动,吸引了大批旅行社组团前来购物。

常熟积极推进旅游与工业、新农村建设的有机融合、互动发展,蒋巷村生态园、波司登、梦兰、隆力奇等工业游、乡村游方兴未艾。其中,蒋巷村无疑最具代表性。

蒋巷村只有186户、800多人口,但去年全村社会总产值超过10亿元,村民人均收入超过15万元。游人可以乘电瓶车参观这个占地4500亩的花园式村庄,村里的图书馆、科普馆、农业展览馆和三星级旅游宾馆一应俱全,并建有一座投资1900万元的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中心大楼。

蒋巷村当年一穷二白,经过“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三部曲,现在已成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并通过了中国特色旅游名村和中国农业公园、江苏省十大乡村旅游精品单位等考核验收。今年以来,蒋巷村接待国内外游客近5万人次,旅游收入近500万元。

旅游的发展,促进了城市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有力地提升了城市品位。

打造“江南商都、文化名城、旅游胜地”,把旅游业建成当地群众喜爱、外地游客欢迎的和谐产业、惠民产业。